顏炳立 3 日記者會中直指,「現在說房價不會下來的都是仲介、公會理事長,說市場好,是因為建材漲、缺工、碳稅」,量縮價漲,炒作意味比較高;內政部回應,房價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原物料成本等,徵收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不大,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
「我們是最委屈的行業!廠商賣不出去了,還要繳囤物稅,這不合理!」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黃啟倫直言,現在選舉期間,唯一被打壓的業者就是我們,麗寶集團董事長吳寶田也感嘆「囤房稅2.0」對建商不公平,「選舉後應該要找政府好好溝通討論」。
今年房市買氣如何?據市調統計,2023年全台總銷金額仍爆出2.08兆元巨量,年成長7%,創有統計以來新高,已為2019年以來逐年增量成長,專家直言,各縣市買氣每次問,建商都說很好,但其實今年是「坐雲霄飛車」,漲最多的是台北,因指標大案把房價平均值往上拉,預期價漲、量縮現象將成為常態,明年只會「比今年好一點。」
新青安政策上路大獲好評,房貸族減壓有感不僅帶旺房市買氣,甚至一舉推升整體房貸市場量能。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10月底為止,累計新青安政策自8月上路僅3個月,八大公股行庫就核撥超過1.2萬名申貸戶、撥款金額886.5億元,若依此速度預估,今年底新青安撥款金額將有機會上看1600億元。
「明年房地產還是向榮!『供需』還是最重要的法則」,甲山林集團董事長祝文宇今(20)日表示,政府打房是打有錢人,所以大坪數產品打房後受到很多委屈,但住宅政策還是有很多缺點,房價越打越高,房價要降低,就該想辦法降低「建築成本」,囤房稅2.0也是在增加成本,最終都是苦了消費者,年輕人還是買不起房。
第一太平戴維斯今(20)日發布商用不動產暨土地市場年終報告,今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在新光一號(REITs)成功標下打破陰霾,交易總額達 1391 億元,年減 4%;土地市場 1199 億元,年減 34%,已連續 2 年衰退幅度達三成,主要因政策相對搖擺的情況下,建商購地謹慎;商辦市場在今年已經陸續有新供給釋出,未來空置率也將相對提高,但租金行情將有機會挑戰新天花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