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住保會統計,從102年到114年8月,接獲申訴案件中,裝修被騙金額最低3萬元最高至4百多萬元,累計的金額更是可觀,消費者往往資訊不對稱及欠缺法規知識下,被網路行銷話術或以低價為誘因,等業者拿到款項後,翻臉卻比翻書還快,消費者認為這就是詐欺,但檢察官曝,裝修糾紛實際被起訴的比例其實非常低!
今年迎來交屋潮,不僅貸款排隊、裝潢同樣也是,也因而裝修糾紛愈來愈多,其中在談到PM2.5大家就覺得害怕,因此近幾年的裝修當中,加裝「新風系統」成為屋主額外選項,新風系統或全熱交換器還有冷氣部分,藉由風管來當成媒介,把室外含氧的空氣過濾PM2.5後引入室內,風管的採用就成了重中之重了,但藏在天花板中,實則有許多細節須一一注意。
拜科技所賜,現已有APP共享平台能讓居家修繕、裝修免出門,就能夠找到專業師傅來家裡施工,叫修APP正改變大眾找師傅的方式,不過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就提到,這樣的方式看似又快又便利,實則有隱藏性問題,「這些承攬項目及報價約定都很模糊,若出現糾紛,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毫無保障。」
裝修糾紛層出不窮,對於遇到裝修蟑螂,是否消費者可以提告詐欺?受害者判透過司法找回公平與正義,但實務上,住保會顧問吳翃毅坦言,「遇到裝修蟑螂,只要蟑螂有動工,屋主少了舉證詐欺意圖,雙方對簿公堂,很容易從『刑事詐欺』轉向『民事糾紛』處理。」
不僅買房為許多人一生中的一次,裝修同樣也是,也因此往往與業者呈現知識不對等,裝修蟑螂事件層出不窮,不過不僅消費者害怕,連設計師都坦言裝修產業的痛點就是很難沒糾紛!專家更說,「希望屋主先給付費用、給折扣,是最常見的話術與套路」,呼籲消費者一定要請設計師畫設計圖,有預算書、詳細的估價單,才能從中去核對與驗收。
數字會說話,室內裝修糾紛案件逐年提升,為嚮應法務部廉政署倡議公私部門公平誠信治理理念,增進各界重視企業誠信,公平會結合住保會及新北市新莊國小,共同拍攝《公平誠信賺大錢》微電影,今(7)日於新莊國小演藝廳進行首映會,宣導誠信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