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房地交易量以桃園市與中壢區居首,在大哥與二哥之後則是「楊梅區」,是桃園重點行政區房價最低,依據實價登錄資料,去年全年平均單價僅11.7萬元,相對低價衝出買氣,累計今年前四月房市交易買賣棟數為1346棟,年增率大幅成長53.83%。
在機場捷運的加持下,擁有相對低價優勢的林口3站周邊,成了民眾移居首選。由惠友建設推出的新成屋案「雙捷境」,位處長庚生活圈與三井Outlet商圈之間的核心位置,距離A9站不到500米,以優勢地位與極佳的便利性,搭配極簡美學的特色建築,吸引不少雙北客層與區域首換族的購買。
大台北房價3字頭已成常態,讓擁有「絕對低價」優勢的基隆房市能見度大開。房產業者指出,基隆雖受限於地形,過去房市交易主要以區域客層為主,但基隆原本生活機能就相當完善,距離台北市車程也只要半小時,近年又有軌道交通延伸計劃等建設題材,2 字頭房價買基隆,絕對是購屋族物超所值的新選項。
吉家網發布2018房市年報,該公司董事長暨房仲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指出,從房市價量走勢、建商信心、金融機構評論、購屋信心等五大面向分析,2018年是台灣房市落底年,也是第五次景氣循環已結束的關鍵年,由於房市未來兩年呈高價微降?低價微升的盤整格局,「建議自住族群可積極進場。」
在大台北高房價排擠效應下,具備相對低價優勢的桃園,近10年來持續扮演著北台灣磁吸人口的重要角色,尤其自2014年正式升格成直轄市後,重大建設源源不斷,更增加民眾移居誘因,不僅升格後每年平均淨移入人口數高達2~3萬人,最新統計的家戶購屋比也是6都最高。
住展雜誌統計,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大台北主要行政區新成屋、預售屋房價漲幅前三名,依序為大同、南港、新店,漲幅從5.8%至6.1%不等。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大同區具有交通、BOT等議題推升整體價格,而南港與新店都有低價銷售帶動後續上揚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