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房貸滿水位,令不少交屋族頭痛,不過觀察銀行辦理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也就是俗稱的「以房養老」,今年第二季件數較去年同期年增達42%,並且平均每件的貸款金額,去年最低478萬,最高平均667萬,今年則都突破700萬,專家即表示,原因即在於其不受銀行水位影響,額度也與限貸令脫鉤。
內政部統計顯示,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已達 415.8 萬人,占總人口的 17.8%。這樣的數據引發了對銀髮商機的關注,特別是在住宅市場上的需求變化;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到 2025 年,這一比例將突破 20%,意味著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金管會今(4)日在財政委員會報告中指出,提升高齡者權益者與民眾金融素養中,再次強調鼓勵銀行推動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也就是民眾口中的「以房養老貸款」;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持續鼓勵銀行推動商業型以房養老貸款,關注市場運作及銀行辦理情形,滿足民眾在高齡社會的金融需求。
根據內政部公布今年第二季全國僅老人居住住宅數,已破62萬戶,近十年戶數成長翻倍,而獨居老人占比超過7成6,也就是說每10戶老人宅就有7戶是獨居老人,觀察六都數據,桃園、台中、台南和高雄四都,十年間獨居老人量增比例,都比還雙北高,顯示中南部因為就業需求,青年北漂或離家築巢的比例也漸增,僅剩長輩留鄉獨居的狀況也越加明顯。
2020年房貸利率探低、房市交易量升,根據聯徵中心資料統計,去年前三季全國各年齡層的房貸件數年增幅都超過12%,其中貸款人年齡超過70歲的房貸件數年增幅高達3成。專家指出,高齡申請房貸並不容易,通常需要有力的財力資產證明,高齡貸款通常是大換小,以現在利息低,把現金留身邊花用或投資,也點類似用舊房子「以房養老」概念。
政府鼓勵銀行開辦以房養老至今雖已稍見成效,但中南部資產價值被嚴重低估,導致「北熱中南冷」的區域失衡現象依舊難解。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一間位處台中市熱門地段、市價超過800萬元的中古屋,銀行竟然僅願意貸款300萬元,每月拿回的金額連1萬元都不到,無怪乎中南部民眾對以房養老興趣缺缺,甚至譏為是北部老人的獨享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