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當道,低總價吸引入市,讓房子蓋得多但越蓋越小。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最新資料顯示,去年住宅核發使照數量是近13年以來首度突破10萬戶,全年達10.4萬戶,不過住宅平均面積卻減少,7年內新完工的住宅面積平均減少約12坪。
前全國商總主席、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因長年看多房市,被網友封為「多頭總司令」,不過,今(26)日他於房市展望上指出,政府第五波打房行動,進一步緊縮建商銀根,已讓建商購地、推案趨於保守,預估今年全台推案量將縮15%、至15.5兆,但鄉林集團今年在台仍有近百億推案量!
新冠疫情改變人類辦公習慣,促使科技業積極投資工業廠房及辦公廠辦,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近5年(2017~2021)上市櫃與公開發行的科技業投資不動產總金額累計達1,940億元,2021年683億元更創下新高,比次高的2019年400億元成長70%。急單效應下,可立即設置生產線的廠房成為熱門的選項,以桃園市、台北市、新北市為主,成為科技業主要的投資區域。
根據591新建案調查,去(2021)年推案量前十大建商分別為寶佳、興富發、麗寶、遠雄、豐邑、璞園、亞昕、威均、國泰、昌益事業;年總推案量約1.7兆。統計顯示,受疫情影響,十大建商去年案量合計約4073.8億元,相較2020年量減1成多。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彙整2021年上市櫃建商購地記錄,土地總交易金額達1,396億元,全年土地交易面積達17萬坪,有近9成交易落在大台北之外,其中,台中交易7.8萬坪、桃園2.3萬坪、高雄2.1萬坪,顯見建商對中南部市場看法樂觀。
2021即將結束,房市銷售成績依舊亮眼,不論政府實施打房政策,祭出信用管制手段,對於投資人有些許嚇阻效果,原本年底購屋旺季的腳步也放緩不少,然而近期股市衝上萬八,市場資金豐沛,不少人的金融投資的最終目標還是要買房置產,因此預計部分獲利了結的資金還是會陸續轉向不動產。5大房仲業者內部交易在12月成交有些許成長,對於2022的看法則是趨於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