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今(25)日公布9月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其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上揚,且營建業景氣已經連續3個月走揚,製造業測驗點則呈現連續5個月下滑態勢,台經院指出,短期內房市量小增,未來房市、價格居高不下的常態。
高房價時代,首購年輕人買房大多看相2房小宅,以減輕負擔,根據數字網站統計六都2房小宅房價所得比,最幸福的縣市為桃園、高雄,房價所得比5年內就能買房,最難的不意外在台北市,2房總價直逼2000萬,須不吃不喝12年才能買房。
儘管房地合一上路會大幅增加出售受贈不動產的所得稅負,但根據內政部贈與及繼承移轉量資料顯示,全國贈與移轉量維持1.4萬棟,增加4.4%,創六年同期新高,業者指出,而少子化及高房價形成國人「等房」常態,繼承移轉雖略為減少,仍維持一定移轉量。
雙北市中心高房價加速購屋族移居郊區,讓擁有多項交通建設題材的淡水房市,買氣始終居高不下。今年以來,隨著淡海輕軌藍海線通車,以及淡江大橋進度超前、淡北快速道路即將動工等利多消息相繼傳出,持續吸引看好淡水前景的自用與置產族群進場,盤整數年的房價也在今年起開始緩步成長。
人人都想住進北市,但新屋高房價令人卻步,不過,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北市12行政區線上銷售個案中,仍有1行政區開價4字頭,成交3字頭,4行政區開價5字頭,成交4字頭,專家指出,只要避開蛋黃區一級區段,改到二、三線區段購屋,其實仍有不少平價建案可以選購。
全台各地房價重回歷史高點,民眾購屋的利息成本雖因史上超低利率環境而降低不少,但仍無法抵銷高房價帶來的影響,雙北購屋負擔尤其沉重,反觀同屬北部生活圈的基隆,距離台北車程30分鐘,房價僅1字頭,房價所得比與房貸負擔率2項購屋壓力指標都是北部最低,長年磁吸大台北民眾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