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日前緊急召集八大公股行庫「喝咖啡」,要求銀行支持首購與自住族的房貸需求,此舉被市場解讀為政府出手化解房貸授信緊縮的危機。然而,市場的「盲點」在於,這場看似雷厲風行的會議,更像是一場為高層拆解民怨引信的政治大戲。真正的問題核心是:金管會從來就不是八大行庫的「真主子」,在缺乏直屬上級——財政部的明確指令下,這場會議的實質效力,恐怕僅止於安撫市場的預期心理。
台北市南港區今年第一季買氣呈現一枝獨秀,在三井南港LaLaport開幕效應、輝達宅的預期心理,以及預售交屋潮的三重帶動下,3月南港房市出現過去少見的大爆發景象,第一季買氣大增6成,更吸引建商積極插旗,如興富發近日即簽下基地近2,800坪的都更大案。
央行近期向立法院提交「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檢討」報告,強調過去幾年打炒房政策已帶來五大成效,包括房市降溫、購屋預期心理下降、無自住貸款優先、金檢 160 次,以及降低金融風險。然而,房市專家李同榮直指,這些「成效」實際上只是政策與市場脫節的結果,交易量萎縮、房價背離、銀行放款受限等問題,反而讓市場更扭曲,房市的長期健康發展令人憂心。
央行 9 月推出史上最嚴厲的第七波打房措施,僅對無房且無貸款記錄的首次房貸民眾可享有寬限期優惠,推出近 1 個月時間,央行總裁楊金龍在 17 日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表示,這項措施的成效尚需時間觀察,打房政策無法立即見效,但可抑制國內房市過度炒作。他強調,政策的重點是避免預期心理蔓延,尤其是民眾對房價持續上漲的期待。一旦這種心理加劇,將刺激購屋需求,最終可能導致房市泡沫化。
買房抗通膨效應持續發威,在不買會更貴的預期心理下,近期幾乎陷入瘋狂的房市爆買潮,正陸續掀翻各地房價天花板。以新北第一環的永和與新店為例,因目前已有新案成交價分別站上9字頭與8字頭,都被看好有機會成功挑戰三位數房價,成為繼板橋之後下一個百萬單價的「超級蛋黃區」。
股市站上2萬點,市場資金充沛,在通膨預期下,更有不少資金湧入房市,買方也被「再不買會更貴」的預期心理簇擁下,加速進場,今(29)日各大房仲業者公布內部交易成績,3月全數寫下年月雙增的佳績,包括永慶房屋、信義房屋與台灣房屋,年增率皆有雙位數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