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購屋要注意了,購買預售屋的「預收款」並非全部都有銀行信託的保證,近日銀行端發現,除了北部(新竹以北地區)之外,中南部建商大多數在蓋預售屋時,未全數交付銀行信託,而改採建商集團的母子公司互保的方式進行,消費者保障更增加風險。
平均地權條例新制於今年7月施行,不只投資客退縮、影響買氣,同時也讓銷售業者更趨警慎,新制內容包括重罰炒作行為、預售屋與新建成屋換約轉售、建立檢舉獎金制度、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及管制私法人購屋等措施,都有嚴格規範,業者深怕一不小心違規就吃上罰單。然而,早在7月新制施行前,各地政府已經配合中央政策全面納管預售屋,進行多方稽查,為抑制房地產市場炒作、哄價行為,因此開出不少罰單。
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前夕,預售屋買氣衝出高峰,其中,海線造鎮案挾著親民總價以「日賣2戶」拿下交易王;另,北屯單元14創價新案也有高達250筆以上交易。專家指出,上半年熱銷建案橫跨台中蛋黃區、蛋白區,但多半具備「大基地」、「小坪數」、「低總價」、「優惠付款」等特色。有鑒於,新法案上路,專家也說:「下半年度市場來客量明顯減少,市場走向愈趨個案表現。」
平均地權條例新法在7月上路後,政府再於8月推出新青安房貸,利率破盤價的補貼政策,也似乎為房市注入一絲活水,業者更大肆宣傳刺激買氣,確實吸引年輕人出來賞屋買房,也傳出業者以「用租金賺價差」話術來催買氣,但專家指出,寬限期雖然延長到5年但屆時還是需要連本帶利繳納,並且政策如能持續延續,才會真的幫助到市場買氣,以及現行高達8成市佔的預售屋市場。
平均地權條例新制7月上路,衝擊預售屋交易,但在政策上路前夕,六都卻有多個地區成交量翻數倍!房仲業者根據實價登錄,統計六都各區今年上半年的預售屋交易件數,其中高雄市鹽埕區、台南市中西區、東區與安定區皆成長數倍,台北市信義區則是北部唯一代表,三低建案成了買氣穩健關鍵。
近期因央行升息及缺工料漲等因素,對部分中小型建商造成衝擊,衍生預售屋延遲交屋的交易糾紛不斷,甚有出現停工、遲未開工等違約狀況,導致爆發預售屋無法依約完工,甚至建商落跑的爛尾樓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