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調統計,北台灣今年第一季住宅案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約2614.8億元,年增298.3億元,年增幅12.9%,建商尤其在農曆年後開始大舉進場,第一季建商也在全台狂補庫存,商用不動產與土地購買,建商占比就超過五成,為主要買盤,專家直言,地震後新屋優勢更為顯著,預期第二季有更戲劇性的增溫走勢。
平均地權條例於去年7月上路後,預售屋禁止轉售,近期的交易量低點即出現在政策上路後的兩個月,7月揭露6千餘件,8月揭露近8千件,但從去年10月開始到今年1月,已連續4個月預售揭露量都超過1萬件,預售平均成交單價為也來到每坪43.9萬元。
據市調統計,2月賞屋人潮增加1成多,指標建案平均來客組數每週約27.7組,農曆年假更成為春節出遊行程,專家指出,現況買房成全民運動,尤其指標案、新推案,以及舉辦贈品活動案場,刺激不少來客火花,加上開春後台股旺到最高點,房市可望從329檔期一路暖到520檔。
公平會日前就不動產買賣、租賃及預售屋買賣案件,易造成廣告不實的項目提出裁罰規則,業者常刊載網頁廣告、發送廣告傳單或製作看板等各種行銷活動,讚許自身的經營規模或成交績效,彰顯業者的能力以增加成交機會,都是易觸犯廣告不實的法條。
房價一去不回頭,尤其預售新案在建商營建與持有成本墊高下,價格堅挺,高房價走向常態化,不過觀察實價揭露,雙北仍有相對親民的預售新案,三位數新案幾乎成為常態的台北市,仍有5字頭現身,新北市更有1字頭,與居高不下的雙北房價逆走兩樣情。
有業者比較2023年上下半年的六都預售屋交易量,數據中大多都呈現正成長,桃園市更出現超過3成的增幅,而六都中唯一呈現負成長的卻是台南市,減幅高達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