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關稅議題暫歇、房市交易轉趨冷靜之際,吸引有換屋需求的自住族進場尋寶。房市專家指出,目前市場以自住型買方為主,屋主持有5年以上的物件逐漸鬆動,讓本來就稀有的35~60坪產品出現議價空間,是換屋族不容錯過的進場良機。
面對台灣人口高齡化及屋齡老化的雙重挑戰,內政部正式啟動「老宅延壽規劃」,預計匡列 50 億元特別預算,為全台超過 30 年屋齡的老舊住宅注入新活力;根據最新統計,全國屋齡超過 30 年的建物已突破 500 萬戶,占總體住宅存量超過一半,「人屋雙老」問題日益嚴峻,已成台灣社會亟需解決的居住危機。
透天厝使用空間廣闊,又符合傳統「有土斯有財」的思維,在中南部始終具有高人氣。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數據顯示,台中市113年透天物件交易件數最多的行政區前兩名,分別為太平區與北屯區,太平區開發早、一直以透天產品為主,臨路型的店面與別墅尤其受歡迎;而北屯區則是因重劃區多、低密度開發,以單元12為例,面向南興公園或旱溪第一排的雙車位以上電梯別墅就很受到高資產族群青睞。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近三年來台南市北外環沿線各行政區之中,以北區房價表現最為亮眼。平均單坪房價從2022年的23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30.4萬元,漲幅高達32.2%,突破三成,展現驚人漲勢。
受困政策與大環境影響,台中市預售屋市場降溫明顯,但價格結構分化嚴重。根據最新一期(114年2月11日至3月10日)實價登錄資料顯示,西屯區內最高與最低單價預售案差距高達69.2萬元,而北屯區、南屯區、大里區、烏日區的價差也相當鮮明,在交易量大減型態下,買方市場是否來臨?引起購屋族議論。
全台房價最高的台北市,因開發早,老宅眾多,加上房價飆升,買不起之下房市交易主力產品在這10年間更出現很大變化。數據顯示,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交易量在十年間從3278件增加至6294件,增幅高達92%,交易占比更從31.9%擴大至54.7%,成為當前台北市房市交易的主流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