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內每五人中即有一人是 65 歲以上的長者,面對這波銀髮浪潮的衝擊,備受關注的社會住宅、銀髮宅以及積極推動的醫養結合服務,相關準備是否到位?更令人憂慮的是,現有的銀髮友善住宅,是否真能滿足長者的居住需求?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我國截至民國112年12月的55~65歲人口數已超過385.9萬人,這個年齡層也是經歷「台灣錢、淹腳目」的「最富有一代」;而當該族群陸續接近65歲法定退休年齡,就有不少人開始為下一個人生階段進行規劃,包含「銀髮宅」、「養生村」、「休閒渡假宅」都各有擁護者,且在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當前此類準退休宅更呈現「買大於租」的趨勢。
因應高齡社會,台糖首棟銀髮住宅位於台南東區,共有 103 戶,1 月底即將完工,年初啟動標租,開出年租金 3000 萬元,租期 10 年,但市場反應不佳,宣布二次流標,房市專家表示,年租金底價高於市場行情,流標並不意外。
不少新大樓基於安全考量,部分產品會捨棄瓦斯管線,過去就有民眾在購買中古屋前,沒有注意到大樓無瓦斯管線,入住後才發現廚房只能用電磁爐或IH爐來替代瓦斯爐,也只能配置電熱水器,因而引發買賣糾紛。專家指出,捷運共構宅、小宅、銀髮宅等,較常碰見這種情形,購買前應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