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個人理財盛行「被動收入」的觀念,同樣的在企業間也開始貫徹這樣的觀念,企業除深耕本業營收獲利外,也將投資目光放在具創造被動收入的不動產資產上,這樣的觀念,稱之為「投資收益型不動產」;收益型不動產不但可帶來穩定租金收益的現金流,中長期來看也具有房地產保值效果。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公布第二季商用市場報告,揮別前一季市場觀望氣氛,第二季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易止跌回穩,交易規模突破400億元,上市櫃法人以購置辦公室最為積極,超過百億元資金流向商辦、廠辦類產品,並且區域集中於雙北,預估在辦公室舊換新需求帶動下,下半年辦公市場買氣續旺,買方主要鎖定屋齡新、帶有綠建築等ESG題材的辦公大樓,建商看好商用市場發展,也已轉向布局商用不動產。
央行連續升息5次、共升3碼,加上政府打炒房持續、金流限縮,從2022年至2023年第一季,房地產熱度持續降溫、買氣走冷。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表示,今年預期交易量還是會縮,會少於去年的31.8萬棟,若「房價不降、量就不會出來」,但想期待價下跌10~20%,機會非常小;他說,今年第一季買賣方仍在拉鋸,第二季些微鬆動,但不代表就會讓利。
華固建設(2548)總經理洪嘉昇今(2日)日表示,年後看屋人潮已明顯回籠,來人量回到去年年初的六成以上,成交比例也提高了!並提到來勢洶洶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其實對於一般市場的影響並不大,是心理層面比實質層面影響更大,而對建商來說,真正衝擊大的反倒是央行的限期開工、融資成數、豪宅限貸令等措施,尤其豪宅限貸更是扭曲了整個市場。
日前建商大老們齊聚為中小型建商發聲,指出政府限期18個月內動工,又限貸、抽銀根,讓中小型建商快倒閉,對此國發會昨日宣布,受疫情等大環境因素影響而發生缺工缺料等情形,能有條件放寬動工限制,另外銀行融資也要兼顧非六都建案,而大老們則認為銀行能否實際鬆綁金流才是關鍵,希望政府不是應付了事!
不動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今(5)日舉行第四季季報,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指出,政府祭出「房地合一稅」、「選擇性信用管制」和「平均地權條例」等天羅地網,建商將面臨「金流」的問題,2023年將會量縮價緩跌,房市土地市場將吹一陣寒風,很難有樂觀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