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近日為新青安房貸鬆綁《銀行法》第 72-2 條約束,雖為首購族解套,卻也讓長期緊縮銀根的中央銀行陷入政策兩難,市場焦點已從「政府是否該救市」,轉向「央行如何化解部會間的政策衝突」。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分析,過去幾年因政策協調不足,已對市場造成干擾,如今央行面對此一轉變,預期將採取三部曲逐步因應,以穩定市場秩序。
囤房稅 2.0 已在今年 7 月 1 日正式上路,持有非自住房屋的囤房族,將在明年 5 月收到稅單時,迎來一場震撼教育,面對高達 4.8% 的房屋稅率,政府並非將多屋族逼上絕路,而是開了一扇節稅的巧門,只要房東願意將手中的空屋,轉為「公益出租人」或加入「社會住宅」的行列,房屋稅率便能從最高 4.8% 大幅降至 1.2%,稅金直接省下 4 倍,不僅能為自己省下大筆稅金,也能為社會住宅政策盡一份心力。
衝著打擊囤房大戶而來的「囤房稅 2.0」新制,自 7 月 1 日上路至今將滿一個月,市場仍在適應高稅率的震撼,財政部卻火速拋出震撼彈,預告將新增 5 大類具公益、宗教性質的房屋排除適用「全國歸戶」累進課稅,未來將免於被課徵最高 4.8 % 的重稅,讓相關社福、宗教團體鬆了一口氣,由於新規定將回溯生效,也意味著符合資格者在明年繳完稅後,將能領到政府的退稅紅包。
據財政部最新統計,去年個人房地合一稅寫下歷史新高684.4億元,雖然12月份受打炒房效應影響,出現2023年8月以來首次負成長,全年營利事業與個人全國的房地合一稅收仍高達975.7億元,再度刷新歷史新高,並且繳稅王由新北市超車台中市。
賣房有賺錢即需繳納房地合一稅,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9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63.8億元、年增77%,累計前9個月,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已高達501.5億元,年增率達9成,為歷年同月新高,而一年申報一次的營利事業房地合一稅收,9月實徵為291億元,則為歷史新高。
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因房價大漲,入庫金額相當可觀,據財政部公布統計資料,今年上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收293億元創同期新高,繳稅王仍是台中,由稅收爆增的幅度可看出,繳納房地合一稅的民眾房價增值幅度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