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真的在轉冷!根據最新統計,截至113年第四季,全台待售新成屋已突破11萬戶,創下歷史新高,這代表市場上的供給越來越多,房子賣不完、庫存壓力變大,另一方面,銀行對建商和購屋族的放款也越來越保守,貸款成數下調、利率偏高,讓成交量持續縮水,從六都到新竹,不論是預售屋、中古屋還是新成屋,成交量幾乎全面下滑,買氣明顯降溫。
四大房仲今(31)日公布10月門市交易量,買氣出現回溫跡象,皆較上月增加,其中永慶房屋與台灣房屋已呈現年月雙增,住商機構與中信房屋則為月增、年減,業者指出,1500萬元以下的兩房或三房住宅為最大主力產品,新青安鬆綁、年底傳統旺季支撐房市!
台南市地政局最新公布,114年8月住宅價格指數為142.02,較7月微跌0.17%,年減則達3.88%,顯示市場受政策及信貸環境影響,價格持續走弱。值得注意的是,同期買賣移轉量也呈萎縮,全市交易量較上月下滑7.58%,較去年同期更大幅衰退37.37%,呈現價跌量縮格局。
房市買氣在第七波信用管制後,買房信心大降,也開始有建商讓利拚價格,或送家電、裝潢等手段,不過仍有新案一推出就創區域單價新高,據實價登錄,今年在台北市北投區,與新北市中和區、新店區、林口區,就各有新案突破房價天花板,林口新案成交價直逼9字頭、北投案更是單坪突破150萬元。
央行自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觀察打炒房前後一年、七大都會區各生活圈的預售屋交易量變化,跌幅前十大生活圈買氣近乎急凍,僅剩1成左右。其中又以桃園、台中等重劃區密集、過去建商推案熱絡的地區,交易量萎縮最為顯著。
自「金龍風暴」衝擊市場以來,全台房市急速降溫,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揭露,今年第一季全台買賣契約價格平均總價為1,328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349.7萬元,已出現微幅修正1.6%,值得一提的是,仍有一縣市漲幅達2成,遙遙領先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