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搜尋 - 財務

新聞搜尋 - 財務

市場動態

專挑精華地段 板橋零負評建商揮軍台中推危老新案

近年危老推案量如雨後春筍般萌發,除了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全力支援,更有賴建商長年整合投入,讓都更危老案開花結果。不過,相較於雙北市危老申請件數就佔了全國8成,雙北以外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有專營都更的北部業者就看好台中市場潛力,積極南下佈局,為更新美化台中市容盡一份力。 專營都更危老的品牌建商大通地產,深耕板橋市場10年以來,即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精選優質地段開發,所推新案每每在預售階段即完銷,不僅在雙北擁有零負評的好口碑,在業界更享有「都市翻轉新推手」的美譽,近來便積極向台中擴展事業版圖。 大通地產總經理林志豪表示,台灣都會區市容老舊,都更危老改建不僅能促進都市更新,改建後房屋供給增加,還有平穩房價的好處。然而,都更危老整合之路並不好走,近年雖然政府在政策上釋放利多,但如果沒有品牌力強、財務健全的建商接手整合,要成功沒那麼容易。 林志豪指出,大通地產雖然在板橋起家,但自己卻是台中人,本著回饋鄉里的初心,促使他將在北部經營都更危老的經驗帶回台中。幾經整合,林志豪最終決定攜同上揚國際建築團隊,於台中市西區推出首宗危老案「大通後壠子段」,打造兼顧人文、持續推動舊市區再生的燙金門牌新地標。 上揚國際建築團隊台中營業一處總經理楊濬輔表示,大通地產願意花比別人多的時間和心力,開發整合雙北市各線捷運站、優良學區及公共建設優先發展的核心區域,卻選擇不在核心地段蓋豪宅,而是著重針對消費者的習性,規劃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好產品。 他指出,大通地產不以公司利益出發,而是以鄰里利益為優先,讓住戶能以合理價格購屋的理念,在市場上顯得難能可貴,值得把這樣的價值觀帶到台中市場,也是上揚國際建築團隊欣然與大通地產攜手合作的主因。 「大通後壠子段」坐落於台中市藝文氣息濃厚的西區五權路,具備優質地段條件,北起有科博館、南至美術館,由綿延數公里長的綠園道,依序串聯起草悟道、勤美綠園道及美術園道等藝文生活圈,不僅是自住客最愛的區域之一,也是西區房市交易熱度高居不下的原因。 林志豪指出,房價逐年增長,現今年輕人普遍無力購屋,造成空屋現象,形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他希望透過危老都更的力量,創造價格合理及高品質的房屋。 有別於近期區域內新案多規劃為50坪以上的產品,「大通後壠子段」規劃不超過40坪的中小坪數為主,降低房屋總價,提供「大家買得起的房子」,讓每一塊取得的土地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此外,為了訴求讓產品力與品牌力更為貼近消費者,大通地產不僅在台中當地尋找優質的營造與建材廠商,還在台中設立服務基地,讓住戶享有完善的售後服務,寧可多花錢,也要讓住戶買得安心,住得安心,該案預計7月中開售。

市場動態

利率探底租金飆高!專家:該告別「租」隊友了

租屋或買房向來是個爭論不休,卻始終難有定論的話題,尤其是在高房價時代,不少人乾脆直接「跳過」購屋這個選項,一輩子當個租屋族。然而,租屋雖然看似負擔比較輕鬆,但長久下來,租屋真的比購屋划算?如果告訴你,租屋40年等於幫房東賺進1千萬,那麼,你還願意當房東的「租」隊友? 事實上,租屋或買房哪個有利,說到底只是每個人的選擇問題。不少選擇租屋的人,往往著眼於當下,將「薪水太低買不起」、「房子太貴不合理」等理由,當作逃避購屋的藉口,不過,一旦將時間拉長來看,租屋族若無妥善的理財規劃,很可能最後落得兩頭空,與購屋族的人生結局大不同。 近日就有房產業者根據實價登錄數據,針對租屋或買房問題進行財務試算。由於得出的結論實在太驚人,在各大網路論壇引起熱烈討論。 該調查指出,台北市2018年整層住家的租金約2.7萬元、新北市約1.9萬元,換言之,要在雙北市租房子,2萬元租金可說是基本門檻,1年至少花費24萬元在租屋上,在租金不變的情況下,從出社會工作到退休約莫40年的時間,光是付給房東的租金就高達960萬元,說是幫房東揹房貸,一點也不為過。 但若是在新北市購屋,以主力3房總價1250萬元、貸款8成1000萬元、利率1.625%為例,每年的房貸利息支出約16萬2500元,20年下來的利息總支出也僅要325萬元,遠低於付租金,且20年後房貸繳清,償還的本金仍是自己的,等於是幫自己存下了1000萬元,而這還不包括房價增值的好處。 更殘酷的事實是,租金不可能永遠凍結,正如同物價一般,只會愈來愈高。內政部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就指出,全台租金指數已連續54個月上漲,且自2011年3月以來就沒有出現過下跌的紀錄,在這長達將近10年的期間,租金指數只有1個月持平,證實了租金不斷上漲的趨勢。 專家分析,在高房價影響下,選擇租屋的人比10年前多出2倍,而選擇租屋的原因,有高達6成5表示是因為買不起,但也正是因為愈來愈多人為了躲避高房價,選擇以租代買,才會導致租金一年比一年高,若不趁早擬定購屋計劃,租屋族不但只能繼續看房東臉色過日子,最後恐怕連租也租不起。 反觀全各都會區的房價,雖然都較過去10年上漲不少,但在前幾年房市下修的過程中,價格已出現適度的修正,而房貸利率則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持續探底,五大行庫新增貸款利率則是不斷創下歷史新低,顯示現階段的購屋壓力與貸款成本,比房市高點時期降低不少。 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全國2019年第3季的房價所得比為8.47倍,較上季、去年同季均下降,且已連續4季下降,住宅價格指數僅房價基期較低的南二都呈現上升趨勢,其餘四都則持續平穩,而房價最高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則從前一季的14.4倍降至13.7倍,單季下降0.7倍,為六都最多。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房價在2016年以後普遍下修,房市盤整的修正幅度約10%,與2014年以前市場多頭時期相比,處於相對低點,且自從房市開始修正後,因主力買盤轉以自用為主,建商端在推案多以低單價、低總價為訴求,也是購買力相對提升、購屋壓力相對減輕的原因。 此外,理財專家也指出,以往房價高、利率高,租金便宜,基於每月能用在居住上的支出有限,選擇租屋自然有其道理,但隨著房價下修、利率探底,租金卻不斷創新高的情況下,主要都會區的租金報酬率都已回升到2%以上,部分中南部區域甚至可達3~4%,高出房貸利率整整1倍,此時自然買房較有利。 簡單來說就是:當租金報酬率高於房貸利率時,租屋族每月支付給房東的租金,被房東拿來繳利息都還有剩。因此,在租金不斷走揚、利率持續走低的大趨勢下,將租金轉換為房貸已逐漸變成可能,當租屋與買屋出現黃金交叉,就證明「租不如買」的時代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