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抵稅新制今年 5 月開跑,房屋租金支出由「列舉扣除額 12 萬元」升級為「特別扣除額 18 萬元」,對租屋族帶來實質減稅效益。然而根據調查,高達 54.2% 的租屋族因「房東拒絕」或「擔心遭受不利對待」而不敢申報租金抵稅,導致新制美意可能「看得到卻吃不到」。面對這種情況,法律專家指出,租客有多種法律途徑可資運用。
財政部宣布,2025 年報稅季將為租屋族帶來大福音。根據最新租金抵稅新制,房屋租金支出已從「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且額度從原本的 12 萬元大幅提升至 18 萬元。這項 5 月即將上路的新制度,預計將有效減輕全台約 100 萬戶租屋族的稅負壓力。
全台房價最高的台北市,因開發早,老宅眾多,加上房價飆升,買不起之下房市交易主力產品在這10年間更出現很大變化。數據顯示,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交易量在十年間從3278件增加至6294件,增幅高達92%,交易占比更從31.9%擴大至54.7%,成為當前台北市房市交易的主流類型。
被視為年輕人購屋救星的「新青安」房貸政策,可能正悄悄醞釀一場財務風暴。多位財經專家警告,當 5 年寬限期結束後,年輕購屋族每月房貸支出將大幅激增 2.33 倍,加上政府的 1.5 碼利率優惠僅到 2026 年 7 月底,恐將引爆一波房貸斷頭潮。
房市拉警報!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震盪全球市場,專家警告房市大跌的四大訊號已經全部到位,房價恐有 1 至 2 成回檔空間。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日前分析表示,「股災」、「升息難貸款」、「房市賣壓攀升」以及「信用管制強化」四大房市下跌警訊已齊發,提醒購屋族此時不應貿然進場,避免撿到下跌的刀子後遭套牢。
「住在一起,關鍵在於人與人的互動!」隨著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即將屆滿 30 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10)日舉辦「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30 週年系列公聽會」,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在會中拋出三大改革方向,包含強化社區人力、建置維修基金制度及推動老屋延壽計畫,希望讓台灣的社區居住環境更和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