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9)日回應避免錯殺條款,宣布在有前提之下,讓繼承者、換屋族以及前兩者已簽約購屋則不受信用管制,針對繼承取得不動產想要購屋的民眾,可以不計入繼承取得的房屋數與房貸數戶,另外,針對換屋族群可以用切結出售舊屋方式,取得較好的房貸條件,專家認為,多戶投資客恐怕得先想好下一步,並且房貸水龍頭還是沒有打開。
央行於 113 年 9 月 20 日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進行調整,並針對繼承房產的新規定引起廣泛關注;規定顯示,若名下房屋因繼承而取得,並且沒有貸款記錄,則該房屋將不計入房貸及房屋數目,繼承房屋的個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申請首購優惠貸款及享有寬限期。
央行的第七波打房措施引發廣泛討論,特別是針對繼承祖屋的買房寬限期問題。隨著補救措施的逐步明朗,央行已確定將朝兩大方向提供豁免條件。根據最新消息,第一個豁免條件是房貸借款人名下的不動產必須是由繼承而來,並且該不動產位於與借款人實際工作及居住地完全不同的區域。第二個條件則是該繼承不動產必須超過一定的屋齡,這樣才能證明其難以居住,給繼承者一線生機。
央行最新的打炒房政策對擁有多戶不動產的繼承者帶來衝擊,特別是「北漂族」面臨籌不出錢的違約風險。央行計畫推出豁免條款,針對因繼承祖產、且房屋與工作地區不同的情況進行排除。未來繼承祖產的民眾可透過簽訂切結書,承諾繼承的房產不影響換屋貸款成數限制。具體條件及規定將由央行公布,以降低繼承者的影響。
雖然隨人口老化,不動產繼承移轉數屢創新高,但無人繼承的不動產同樣數量與價值可觀,全台推估有上千億元不動產無人繼承,而根據國產署標售無人繼承不動產的資料顯示,裡面有不少民國10、20年代出生的長者,甚至還有民國前光緒年代出生的民眾,因為不動產無人繼承造冊列管後,進入拍賣流程。
政府力推危老重建,近期確實讓30年以上老屋交易加溫,價格也微幅上揚,有趣的是,土地持分大、超過50年的「超高齡」老屋,均價卻從危老條例上路前後的逼近百萬元,慘跌到僅剩6字頭,專家分析,除了因超高齡老屋的交易量少、均價易受個案影響之外,也與「繼承者們」不願再長期持有,儘早處分資產的心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