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的買賣金額很大,動輒千萬元起跳,而且稅賦煩雜,還沒有成交就已經頭皮發麻,因此,有專業的地政士協助,不僅省下能麻煩、節稅,甚至還能減少損失。但交易過程只要有一方聯合詐騙買(賣)方,事情就相當麻煩。由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與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聯合、台北市地政市公會、新北市地政士公會共同舉辦「交易安全 vs 雙地政士制度」論壇,會中向全國地政士公會理事長與民眾大聲呼籲「雙地政士」的優點,未來在房屋或土地交易路上,雖多花一些錢,但卻可以保障交易會產生糾紛。
近年房價持續高漲,許多民眾以租屋度日,卻深受租屋權利不彰與高昂租金所苦;27日一開議便積極召開黨團協商會議討論《租賃條例》。可惜,由於內政部的消極與資料未臻完備,協商會議僅不到一個小時便草草結束。國民黨召委鄭天財表示,上個會期保留的「租金支出改列扣除額」、「租賃糾紛處理機制」、「租金實價登錄」等修法提案,再度被「擇期再議」。
立法院今舉行黨團協商,初步協商並未將《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法案納入,立委將力拚20號再次提案。與此同時,7月行政院300億租金補貼推出,引起不少糾紛,其中包含 「房東拒絕房客申請」、「房東藉機漲租金」等情形,而租屋市場長期的不透明,讓租客權利不彰與必須付出高昂租金所苦。巢運邀集專注為民眾福
社團法人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簡稱:住宅消保會)今(22)日舉辦第四屆住保社會貢獻獎頒贈典禮,共表揚22位志工、義務律師及12家企業,維持居住人權基本權利,累計至今已11,463件住宅糾紛;同時住宅消保會首推「住保履約」開始受到重視,讓屋主免受裝修蟑螂詐騙,保障屋主也保障正派經營者工作權。
住宅糾紛層出不窮,買房和裝修上都有可能遇到不實業者,根據住宅消保會統計,成立至今已累計受理全台1萬多件住宅糾紛,每年平均有上千件調處案例,其中3成為買賣糾紛,7成為裝修糾紛,而雙北更是有超過六成的房屋,已成屋10年,但公設卻遲遲未點交完成,而衍伸後續糾紛。
經濟部日前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以漲用電大戶不影響基本民生為原則。首當其衝的不只是大學,還有在外租屋的上班族,據傳還有房東已經蘊釀要漲電價。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指出,糾紛高峰應該會在9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