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推升房價上揚的工程造價,短期內似乎出現到頂的趨勢,根據主計處的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顯示,今年6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為108.77,年增率為-0.23%,是近6年半以來首度連2個月年增率衰退,專家指出,從2017年以來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單月年增都只增不減,反映短期造價應該已經到頂,且也已經充分反映在推案的房價上。
桃園市政府考量近年工程原物料上漲、相關法規變動及推動自主更新,檢討「桃園市都市更新權利變換計畫提列共同負擔項目及金額基準」規定,23日上路,新舊法規主要差異包含調高營建單價基準及建材設備表增列參考品牌等,希望透過持續滾動檢討,讓都市更新成本更趨合理及明確。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資料,4月份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來到109.60,再創下新高!去年8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曾下跌,但未見新案價格下修,專家指出,建築成本增加及取得開發資金困難,今年首季建照量創3年同期新低,已見建商調控供給,不過買方保守,將使得財力有限的建商陷入困境。
房價飆漲,與過去一段時間不斷上揚的工程造價有關,推升建商的新案開價,而據主計總處統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已經連續五個月未再創新高,像是鋼筋等成本也已開始滑落,專家即指出,造價回檔有望促使建商增加未來的讓利意願。
營建成本大漲,讓許多建商直言吃不消,也使新案的售價跟著看漲,不過根據官方公布的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顯示,過去2年因為全球原物料上漲與通膨等因素,營造工程的物價指數大幅飆漲近2成,漲勢是近14年以來幅度最大且速度最快,但近3個月已轉趨疲軟,出現連續3個月營造工程物價回檔走勢,也是這波造價大漲以來首見。
工料成本齊漲,加上政府限縮政策及銀行升息循環不斷,建商紛紛面臨資金與成本的雙重壓力,更陸續傳出有案子賣完卻因原物料成本估算錯誤,工程遲遲無法發包或動工,導致爛尾甚至退款的情形發生,近期多家台中建商紛紛調整策略,以應對目前營建業所面臨到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