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高達九成以上家庭使用的「整體衛浴」,台灣現正積極推廣中,由於台灣地震頻繁,易發生結構性或水管受損、漏水,「漏水」問題更高居購屋消費糾紛之首,創會籌備會主任委員黃世孟教授分析,傳統衛浴系統常因管路老化或安裝不當而導致漏水,不僅影響居住品質,更可能造成財產損失與住戶糾紛。
網路購物什麼都買得到,雙11購物節消費者更是瘋搶優惠買個過癮,小至衣服、生活小物,大到傢俱、門片甚至是裝修設計圖都能買得到,不過就有消費者從網路淘寶所淘來的設計圖,以視訊溝通繪圖,最終卻無法施工只能當壁紙,苦吞2萬多元的損失,並且根本求償無門。
「簽契約很重要,契約就是非常重要的證據!」裝修糾紛層出不窮,消保官更直言最難解的就是不動產消費糾紛,金額也相當龐大,住宅消保會今(23)日就特別舉辦「識詐.防詐」研討會,產官學專家齊聚曝解方,避免消費者的資訊不對稱。
台中預售屋推案量逐年上升,自2017年以來,每年都有超過萬戶以上的供給量,然而隨大量成屋兌現,不免出現消費糾紛,中台灣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創會理事長黃昭閔也在日前分享案例,「一名購屋者在預售期間買進一預售案,交屋後竟有多項建材配備、公設涉廣告不實,造成設區價值減損高達上百萬元。」
買房是人生大事,裝潢、裝修也是必經之路,但消費經驗鮮少,就容易遇到消費糾紛,提供住宅諮詢與調處的住宅消保會,就統計受理的1.3萬件糾紛中,有近7成就是裝修糾紛,因此力推有裝修保障的「住保履約」,目前申請履約已達400多件。
買房是人生大事,但消費糾紛也層出不窮,除了最怕買到爛尾樓外,據內政部統計房地產消費糾紛,以往「交屋延遲」糾紛每季平均約15、16件,但去年起暴增至每季超過30件,去年高雄預售建案即有建商未如期完工交屋,並且以「以原物料大漲」為由,要求每坪調漲3萬元才肯交屋,讓消費者急著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