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掀起關稅議題,全球貿易局勢再度動盪,國際經濟籠罩於高度不確定性之中。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投資人重新審視資產配置策略,傾向轉往相對穩健的實體資產,而不動產憑藉其抗通膨、保值性與可創造穩定租金收益等優勢,再度成為資產避險首選,在動盪時代中展現「硬資產」的價值韌性。
相較其他五都近年價量俱增,台北市價量漲幅顯得較為鈍化,不過,據台北市地政局公布今年7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全市買賣移轉棟數為2,953棟,較去年同期增加30.2%,亦較6月成長12.8%,尤其大安區及信義區增幅顯著,專家推測,與股市獲利及抗通膨購屋需求推升有關。
去年7月有史上最強的打房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尤其禁止預售屋任意轉讓的規範,一度讓預售建商與投資客群人心惶惶,如今政策上路滿周年,據市調最新統計,預售屋開價不跌反漲5%,專家更指出,打不退買房抗通膨的信念,房價續漲恐已成定局。
今年以來,在新青安政策激勵與抗通膨需求增溫雙重催化下,自住與置產客大舉出籠,大新竹地區包括湖口、寶山、竹東、新豐等外圍區域,目前新案單價都已站上4字頭,最熱門的湖口王爺壟重劃區指標案天價成交消息頻傳,周邊甲建住宅挾著「大新竹最後3字頭」的比價優勢,還能享有都市中難得的居住環境,受到不少在高壓環境工作的園區客青睞,買氣直線升溫。
《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禁止預售屋、新建成屋換約轉售,以自住、長期置產等剛性需求為交易主力的房市結構,讓市場供需與房價漲跌回歸基本面,今年以來,隨著大量抗通膨買盤湧入房市,「強者恆強」的態勢更加明顯,而擁有完善生活機能與發展題材的區域,過去的天花板價,或許會是未來的地板價。
買房抗通膨效應持續發威,在不買會更貴的預期心理下,近期幾乎陷入瘋狂的房市爆買潮,正陸續掀翻各地房價天花板。以新北第一環的永和與新店為例,因目前已有新案成交價分別站上9字頭與8字頭,都被看好有機會成功挑戰三位數房價,成為繼板橋之後下一個百萬單價的「超級蛋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