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房你買新成屋還是預售屋?在內政部推出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將屆滿一周年,預售屋「只能買、不能賣」的「預售屋禁止換約」措施,卻未明顯降低建商推出預售屋建案的意願,尤其今年新竹的新成屋占比僅剩3%,顯見預售仍為推案主流,民眾購屋還是要慎防爛尾樓。
今年第三季,房市在升息、打炒房等利空壟罩下買氣走弱,但據591新建案統計,全台第三季總銷金額為5540.33億元,不僅是今年首季突破5千億元,更是三年以來的單季新高,新進場個案數達439件,將新增超過3.4萬戶的供給量。
房市多空拉鋸戰持續上演,未來房市動態備受市場關注;萬群地產董事長、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坤成今日於記者會上直言,政府持續打著居住正義名號,過度出手干預房市、破壞市場機制,「但真正的居住正義不是這樣搞的」,並直言人人擁房根本是假議題。
央行連續祭出四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打炒房熱度依舊不減,,自2020年底開始至今兩年半的時間,台北市房市不論「價、量」首見同步鬆動。據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最新資訊,房價在4月衝到史上最高點後,5月首見下跌,終結「十連漲」的多頭格局,單月小跌0.22%,交易量則減少20.16%,呈現「價量齊縮」,激情不再。
面對打炒房下半場,建商與購屋族選擇「現有機能」作為推案攻防,中部建商國聚建設選地哲學專挑精華市區,近日更以距離量化旗下個案的採買機能性,「與超市的距離」最遠500公尺,最近17公尺,三分鐘交通時間內就能抵達,堪稱「機能宅」代表建商。
在打炒房政策持續發威下,國內房市動能也持續降溫,金管會和央行日前針對房貸與建融進行分析,紛紛表示房市目前處於冷靜期,建商推案明顯下降,房地產買賣也有減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