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真的變天了嗎?交易量急縮、部分區域房價開始鬆動,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面對這波「量縮價跌」的調整格局,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房價何時落底?如何才能走出這波低迷?專家學者們紛紛提出解方,強調政府、產業及市場參與者必須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才能引導房市回歸健康。
今年股市站上2萬點後陷入大幅震盪,加上通膨壓力持續壟罩全球、物價年年上漲,不少民眾為了避險紛紛將資金轉往房地產,造就房市價量齊揚;從歷史經驗亦可得知,房價漲幅長期跟著通膨走,拉長時間來看,擁有一間好宅不僅保值還能自住,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但究竟該怎麼挑,才最能夠達到抗通膨之效,是廣大購屋族都想知道的解答
回顧2023年房市表現,今年雖出現移轉棟數量縮,但房價續創歷史新高,同時間受人口老化等因素影響,繼承移轉棟數也寫下歷史新高,前幾年大量推案進入交屋潮,使照量也可能創16年新高;房市景氣維持相對穩定,整體呈現「3高3低」現象,住宅房貸的逾放率今年最低僅0.06%,法拍移轉與逾放也雙雙寫下新低,對於房市價量影響最大的政策,莫過於新青安房貸。
捷運周邊的房市擁有相當交通便利性無可取代,也成為購屋熱點,若能一站搭兩線,便利性更加倍,房仲業者據實價登錄資料,盤點上半年台北捷運已通車雙捷運線交會站周邊房市價量表現,發現以捷運新埔站交易量254件奪冠,價格則以頭前庄站平均3字頭房價最親民。
六都地政局今(1)日公布9月買賣移轉棟數,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總計2.1萬棟,月增28%但仍年減12%,似乎已經從疫情谷底走出,房仲業者表示,目前房市景氣呈現北溫南熱的市況,具備投資開發題材的區域,房市價量表現就相對活潑,雖然央行已經提前針對個人第二套房貸進行調控,但在自住買氣撐盤下,應仍有機會挑戰35萬棟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