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築成本與地價持續上升,高雄新建案房價逐年攀高,平均坪數則明顯縮水。根據統計,2015年第一季高雄新建案平均坪數為40.73坪,2025年第一季僅剩32.48坪,減少幅度達20.3%;過去常見的30坪兩房,如今多已縮減至20坪內,市場上甚至出現更多1房、套房產品,反映購屋負擔壓力下的空間變化。
台中上櫃建商豐謙建設(5523)今(28)日於股東會揭示未來營運方向,2024年(113年度)每股純益0.55元,會中通過發放現金股利0.5元。法人指出,面對建築成本與市場變動風險,公司今年採取穩健策略,聚焦既有建案推進,暫無新推案計畫。
從台中起家的富旺國際開發,總經理林宗毅預期未來五年房價不跌反漲,加上金融市場挹注到不動產的資金量是如虎添翼,他直言前三年賣太好的都很慘,回頭發現建築成本都漲價了,考驗著公司的經營能力,而富旺現在不追求立刻完銷,下半年將有鄰近台中西區美術館的新案,將首次挑戰7字頭。
內政部日前針對發布新聞稿,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並強調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小於1%,針對產業與官方數據相差巨大,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王至亮在「台灣永續論壇建築講座」上駁斥,淨零碳排對建築業的影響,「絕對並非官員所言小於1%。」
顏炳立 3 日記者會中直指,「現在說房價不會下來的都是仲介、公會理事長,說市場好,是因為建材漲、缺工、碳稅」,量縮價漲,炒作意味比較高;內政部回應,房價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原物料成本等,徵收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不大,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
「明年房地產還是向榮!『供需』還是最重要的法則」,甲山林集團董事長祝文宇今(20)日表示,政府打房是打有錢人,所以大坪數產品打房後受到很多委屈,但住宅政策還是有很多缺點,房價越打越高,房價要降低,就該想辦法降低「建築成本」,囤房稅2.0也是在增加成本,最終都是苦了消費者,年輕人還是買不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