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近期爆出預售屋解約潮,加上中小型建商接連倒閉,市場一片愁雲慘霧,不過大型房貸銀行高層透露,央行 9 月理監事會議不會這麼快鬆綁房市管制,對銀行的不動產總量管制也會延續至年底,最多就是針對可能「殃及無辜」的部分,小規模的進行滾動式檢討。
金融緊縮、限貸令購地貸款僅剩四成、銀行利率也跟著上揚,市場上不乏中小型建商急著將手上土地盤售,「此時上市櫃建商正在彎道超車」富旺董座林正雄曾如此形容,事實上,雖去年下半年房市急凍,但在上半年多頭時期,不少建商已賺進整年業績,觀察陸續出爐的財報,營建股去年大豐收不在少數,北中南如名軒(1442)EPS達7.17元、富華創新(3056)EPS達6.15元、京城(2524)EPS達7.67元,獲利皆創下歷史新高。
近期新青安貸款專案的後遺症逐漸顯現,房貸餘額年增率已突破十兆並創新高,加上亞洲股市在日股領跌下幾乎集體崩盤,台股在半個多月內重挫18.8%,這對市場資金流動性產生嚴重影響。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提出警告,「新青安+股災」將引發銀行房貸大風暴,政府若不重視,將會產生三大嚴重後果:搶貸亂象越演越烈、房貸糾紛層出不窮、觸發小型建商倒閉風潮。
為穩固經濟、健全房市,央行祭出第六波信用管制措施,昨(13)日宣布自然人在特定地區購屋貸款,第二戶貸款成數上限六成,並於今日開始實施;並同時宣布將於7月1日調高存準率1碼,這將反應在銀行存款資金上,代表於放款額度與標準都須再重新檢視,不少業者則指出,這可能會讓中小型建商及一般貸款者難度微增,甚至估價趨於保守。
2023年房市歷經一連串政策效應,最後由囤房稅2.0收尾,從對建商土建融貸款、銀行金融條件、平均地權及稅務等各種縮編動盪後,房市仍回歸到基本盤,就連土地交易量也冷靜許多,中小型建商縮手、大建商緩步調整,這些從高雄最新統計去年開工數量及總銷售額中都能察覺端倪。
六都展延開工宅數屢創新高,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台住宅建照核發18萬戶,為近20餘年來最大天量,但開工展延也達最高峰,達到6萬209戶,鄉林集團董事長、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今(16)日指出,近三年全台預售建案因工料雙漲、政府接連打炒房、土建融貸款成數及囤房稅等諸多政策,造成六都的展延開工宅數屢創新高,去年高達6萬戶,今年估計也會超過5萬戶,瀕臨影響市場供應錬正常運作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