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針對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這是央行暌違十年再次提出不動產貸款限制,學者認為,央行此波打房「確實打到要害」並給予肯定,主要是無寬限期,不只建商未來沒有囤地的高槓桿操作空間,連帶投資客也銷身匿跡,而專家認為,此波管制將減緩搶地的熱況,並加速餘屋去化。
央行昨日突公布房市信用管制措施,這是央行暌違十年再次提出不動產貸款限制,是否代表房價飆升?針對性審慎措施,鎖定公司法人、自然人、購地貸款與餘屋貸款四項,進行貸款成數限制,十年來首見;尤其餘屋貸款為央行首次祭出管制,目的就是打擊建商囤房風氣。
五大房仲今(30)日公布11月份內部交易,不同於以往預售屋表現優於中古屋,在政府打房態度堅決下,六都中古屋市場交易量穩定,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的成長,綜觀六都表現,月成長以新北和桃園較弱,呈現北弱南強格局。不過,政府對於部分區域過熱的房市也開始緊盯,央行注意放款風險,後續需觀察過熱的區域房市是否降溫。
後疫情時代,央行祭出低利率搶救經濟,房貸利率也來到歷史新低,此時正是購屋成本最低的時候,然而,在熱錢效應、土地與營建成本大幅增加的影響下,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千萬總價預算在大台北的買房選擇已愈來愈少,讓收入有限的首購族對於買房更有著深深的無力感。
近期接連傳出新竹、台中等地接連有預售屋以秒殺建案並誇張炒作之情事,引得消保官以及央行關注,巢運今(27)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盡快將實價登錄2.0的「預售屋即時揭露」於今年最後一個會期修法通過,否則就是放任市場坑殺消費者,並助長房價上漲。
央行總裁楊金龍15日赴立法院報告,針對房市過熱議題,楊金龍坦承,「目前確實有投機炒作情形」,甚至點名台中新推案價格漲幅最大。對於被央行總裁點名,台中業者也大聲喊冤,表示建商也不樂見成本墊高,只能被迫壓縮利潤推案,呼籲政府應從解決缺工、土地飆漲等問題著手,才能有效抑制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