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房價漲勢驚人,並且一去不回頭,漲幅連在地人都稱看不懂,不過,新竹市去年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逾1成,下半年交易量回神,在地專家即分析,去年新竹市新案推案量並沒有特別多,但交易量卻明顯成長的原因有三,包括2022年基期相對低、新青安貸款等政策加持,以及園區客回流新竹市購屋等原因。
隨著新竹高鐵特區的蓬勃發展,該地區逐漸成為台商回流和科技產業發展的聚焦點。特別是全新成屋案「寶佳奇磊」,其地理位置優越,與台鐵六家站及新竹高鐵僅數步之遙,為該區增添了顯著的軌道經濟效益。 該建案周邊不僅匯集了聯發科技的高端商辦和台大生醫園區,還有著高鐵站前的百億開發計劃「未來之心 gateway plaza」,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區域的產業活力和人口成長。
政府大力推動民間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累計金額突破2兆元,在龐大台商回流設立生產據點與企業總部的驅動下,商、廠辦交易快速升溫,而桃園地區工業用地更為當中翹楚。受惠交通鄰近雙北、價位相對合宜、且腹地龐大等優勢,近5年每年交易規模均超過500億元,其中又以「蘆竹」獨占鰲頭。2022年起即超越龜山、中壢,躍居全桃園工業地產交易王,全年成交金額高達94億元,反映企業自用與置產需求旺盛蓬勃。
台北市核心區土地整合不易,面對大面積公共園區的建築基地更是罕見,近期位在空總第一排,具備三面臨路優勢的指標案「統創翼」,土地歷經20多年整合,在多位重量級地主加入之後,近乎完美的基地與建築案立刻成為台北市大安區最具稀缺紅利的資產,吸引眾多回流台商與國內企業主矚目。
《平均地權條例》即將上路,不少法人趕在此時積極簽約,而預售市場似乎也迎來一波法條上路前買氣,4月全台預售揭露量超過八千件,達8314件,創下過去13個月以來新高,雖然投資退場,但過去一年累積的買氣似乎有緩步回流的氛圍。
美中貿易及新冠疫情重組了全球供應鏈及台商回流擴大在台生產比重,產業的剛性需求連年上升。國科會公布南科台南園區營業額,2022年產值為1兆4,246億元,營業額較前一年成長超過38%,大幅高於竹科的3%年成長率及中科的13%年成長率。雖然今年政經局勢不確定因素仍多,但台積電五奈米晶片穩定量產及三奈米晶片預計今年可供應全球市場,聯電成熟製程也持續擴廠,帶動東京威力科創、聯詠、ASML艾司摩爾等國際大廠仍在持續加碼投資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