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觀光快速復甦,逢甲夜市觀光人潮也逐漸回籠,據統計顯示,去年前10月共有562萬人次到訪,為台中市觀光人次第二高的景點,也有旅宿業者看好觀光商機,以年租480萬包下7層商旅。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統計,近兩年內湖億元以上商辦及廠辦交易,2022 年共 24 筆,總銷逾 220 億、 2023 年也有 29 筆,累計總銷超過 110 億;14 筆坐落於內科園區的交易最熱門的商辦包括新完工的安康段「興富發T1」,共有 8 筆交易,位在舊宗段的「聯虹識野科技大樓」,屋齡僅 2 年,共交易 4 筆、最新揭露去年 11 月交易低樓層廠辦,總價約 2.01 億元、單價 56.6 萬元,共 391.21 坪,由控股公司進駐。
廠辦交易延續去年第 4 季的熱度,今年 1、2 月大型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達 145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70%,其中科技業買氣動能強勁;第一太平戴維斯將標售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廠房,為新竹科學園區稀有釋出的大型物件,開標日為 5 月 9 日,預期將吸引竹科園區的科技大廠的積極評估。
台經院今天宣布好消息,1月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全數走揚,迎來「三陽開泰」,台經院景氣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這幾天天氣寒冷,但景氣回暖的速度比想像中更快。
打炒房政策未鬆綁,不少建商轉戰商廠辦市場,最新統計指出,2023年全國「工業倉儲類」及「辦公服務類」建照核發面積達354萬坪,為史上第三高,使照核發則首度突破300萬坪、達311萬坪,創統計以來新高,建商即預料,市場將呈現M型化時代,北市頂辦仍能衝出「爆量供給」魔咒。
內政部公布外國人來台購置不動產數據,2023年外國人取得建物為1042棟,數量為房地合一上路後新低,僅優於房地合一上路當年,更為近7年以來的交易量新低,年減約13%,此外,取得土地所有權表現也不佳,比前年減少7.8%,專家指出,政策與地緣政治為量縮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