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危老案近年有明顯成長趨勢,但在六都已核定公布的都更案件中,卻有高達252件尚未開工,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指出,因疫情導致缺工、缺料,每坪營造成本幾乎是翻倍,建商推都更要達到損益平衡很困難,直言賠錢生意沒人做,擔心做了反而虧錢,小型建商乾脆拖著不開工。
5月報稅季來臨,民眾買房時也需繳納契稅,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去年第四季六都契稅金額在3.6萬到5萬元,全國平均買一間房屋要繳納給政府的契稅金額,就要4.4萬元,相當於一般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不過最貴的不是六都,而是新竹縣,買屋平均每件要繳納6萬元契稅,專家也指出,四大因素會影響買房契稅與房屋稅多寡,建議買屋前先詢問。
六都公布4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合計為1.6萬棟,月減21.9%,呈現年月雙減的持續量縮,台北市與台南市月減1成多,是兩個表現相對穩定的都會區,其他四大都會區均較3月減少逾二成,但與去年相比,則除了台南市外,其餘五大都會區均量縮都超過二成。
囤房稅效應發威,包括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等 10 縣市的囤房大戶今(2023)年收到稅單將會「非常有感」,據統計,這 10 縣市針對非自住家用房屋採差別稅率 (囤房稅),合計開徵件數共 47 萬 2472 件、開徵稅額合計約 66.4 億元;其中,有7縣市去年開徵囤房稅,據財政部統計,合計共約25.27萬戶受影響,稅額將增加12.59億元。
去年全國總稅收超徵逾4500億元,因而有全民普發現金的小確幸,今(17日)日也是郵局開放臨櫃領現的第一天,而超徵稅收中,以營所稅超徵近3000億元最多,當中「營利事業房地合一稅」去年成長力道相當猛烈,稅收寫下單年新高外,更締造了一年抵五年的超狂紀錄!
買氣未見回歸,數據顯示,2022年主要都會區預售屋的交易件數,除了新北市以外,其餘皆有15%以上的萎縮,但對比總銷金額,換算單件預售屋的平均價格,呈現七都預售屋單件總價全面上漲,雙北漲幅較為和緩,其餘五都皆有10%以上漲幅,新竹縣市的預售屋總價更是年漲將近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