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排審囤房稅2.0修法,藍綠立委也聚焦非住家房屋囤房稅、建商寬限期如何合理訂定等議題。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認為修法主要是落實居住正義,但卻也授權地方政府可對商辦、廠辦等非住家用房屋訂定差別稅率,看不出跟居住正義有什麼關係。
立法院財委會今(19)審議「房屋稅條例修正案(囤房稅2.0)」,各黨團及多位立委提出提高稅率,甚至6戶以上課徵10%等案,財政部強調必須要合宜。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底有76萬451筆、面積1萬7千多公頃,相當於111個信義區的土地,建物則有3萬798棟,面積約64萬坪,土地總價值高達4,800億元;這些土地及建物,經政府列冊管理15年後,仍未辦理繼承登記,將由國產署署依法公開標售。
《平均地權條例》7月修法上路,內政部在雙十連假前夕無預警發動中央地方預售屋聯合稽查,一共突襲56個預售屋建案銷售案場,發現24個建案違規,約占全部建案4成。
台灣「虛坪」問題飽受爭議,近年新建案公設比至少3成起跳,部分甚至高達4成,也掀起虛坪改革的聲浪,內政部長林右昌2日則說明,目前公設比改革正朝2大面向進行,將優先處理車道、停車位問題,以及檢討免計容積項目,目標將公設比降至25至30%。
內政部擬對虛坪與公設比進行改革,內政部長林右昌指出,針對停車位改革,要避免將車道灌到「大公」,第二是檢討免計容積項目,希望讓公設比降至25%至30%,對此專家認為,公設比合理化對於消費者的確相當受惠,但由於個案的總銷售金額不變,一旦可銷售的坪數減少,就可能反映在單價上,將考驗市場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