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碼信用管制措施,宣布六都及新竹縣市的第2戶貸款上限剩7成,引起業界譁然,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王至亮痛心表示,「如此突襲式打房,要購屋族情何以堪?」台中代銷業者則認為,「凡事都有兩面刃」,在換屋族自備款成數不足下,將有利於一些主打「低首付、低自備」的大型建商。
中央銀行30日將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專題報告,對於國內高房價狀況,各部會房市管制措施受關注。根據央行報告指出,央行升息及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迄今,執行成效良好,整體不動產貸款年增率持續走緩,但房貸餘額仍屬偏高,已達12.6兆元,未來仍將持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並持續適時檢討調整。
央行連續祭出四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打炒房熱度依舊不減,,自2020年底開始至今兩年半的時間,台北市房市不論「價、量」首見同步鬆動。據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最新資訊,房價在4月衝到史上最高點後,5月首見下跌,終結「十連漲」的多頭格局,單月小跌0.22%,交易量則減少20.16%,呈現「價量齊縮」,激情不再。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10)日上午於立院進行書面報告,而外界關注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楊金龍表示,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還有精進空間,過去在雙北特定區域限制貸款成數效果確實蠻好,接下來不排除是選項之一。
台灣防疫有成、台商回流、低利率、資金湧入,四大利多因素齊聚下,今年商用不動產除了第二季受疫情影響,其餘三季都維持400多億的水準。根據上市櫃法人交易統計,2021全年繳出1,588億元,突破去年交易總額,年增12%,科技傳產的自用需求就佔整體交易金額的4成。展望明年,信義房屋預估商用不動產受到台商回流方案延長,買盤面將持續受益,變數則來自變種病毒帶來的影響和央行第四波信用管制措施。
中央銀行今(16)日召開第4季理監事會議,再祭第四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重點主要擺在降低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並針對囤房與囤地進一步限縮貸款成數。專家認為,央行此舉已對槓桿操作過大的投機客帶來資金壓力,若搭配相關部會近期的打炒房措施,殺傷力將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