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第一季大型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為 240 億元,受到低基期影響,年增率為 46%;住宅市場在新青安政策題材發酵下,土地市場買氣轉趨熱絡,建商購地動能回溫,大型土地單季成交金額達 371 億元,與去年第一季的低基期相比下,年增率更達到 135%,顯示建商樂觀看待住宅後市發展。
新青安2.0優貸方案迴響熱烈,去年7月TPASS通勤月票上路後更刺激軌道通勤族買房。由於機捷A10站重劃仍享有低基期房價優勢,因而躍升房市焦點,區內預售案去年破3字頭後,漲幅力道強勁,有望站上40萬。線上新案多已接近銷售尾聲,房價也水漲船高。
大寮區華廈、大樓產品近年來逐漸增多,顯示人口與房價更趨穩定,相較於市區,大寮仍為低基期區域,區域內透天總價更顯得易入手,蛋黃區新大樓三房總價在這裡就能換到一棟透天。
2023年全台預售房價漲幅前十大縣市,以低基期的蛋白縣市,漲幅普遍較佳。居冠的基隆市大漲16.6%,成交均價落在3字頭,宜蘭和花蓮也有超過1成漲幅,成交均價也達29萬元,不過,台北市房價呈現「高還要更高」,年增也達13.4%,漲幅居次。
房價續漲不過漲勢已未如先前兇猛,今年北台灣有建設議題的,包括有基隆捷運題材的基隆、汐止,以及有淡北道路、淡江大橋興建題材的淡水,統計實價資料則發現,近五年這三區的漲幅約在1~3成,專家即指出,在普遍題材區房價漲幅已大下,「有建設題材」及「房價仍相對低基期」的區域,會更有表現機會。
台積電(2330)今(17)日重磅宣布不再考慮進駐龍潭園區三期,這對於「聞積起舞」的房市鐵定是個大震撼彈,對此專家即指出,龍潭房價在這五年已漲了超過5成,但比較起來仍是2字頭的低基期區,台積電不來,短期對於區域房市肯定有影響,賣壓出現,並且日後大家對於台積電引發的房市「動態利多」,就會有所警惕、比較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