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不確定因素持續籠罩之際,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正展現韌性。世邦魏理仕最新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台北市中心優質辦公室淨去化量總計 4,632 坪,創下過去一年單季新高,市場大致回歸長期平均水平,本季呈現 A 辦與 B 辦表現分化,B 辦貢獻主要去化量,而 A 辦僅有 158 坪淨去化,主因是多棟 A 辦大樓同時有租戶遷出或縮減租賃面積。
租屋抵稅新制今年 5 月開跑,房屋租金支出由「列舉扣除額 12 萬元」升級為「特別扣除額 18 萬元」,對租屋族帶來實質減稅效益。然而根據調查,高達 54.2% 的租屋族因「房東拒絕」或「擔心遭受不利對待」而不敢申報租金抵稅,導致新制美意可能「看得到卻吃不到」。面對這種情況,法律專家指出,租客有多種法律途徑可資運用。
台北市商辦市場恐將迎來重大轉折點!根據多家國際知名不動產顧問公司的最新報告,2025 年北市將有 7 棟新商辦完工,總面積約 6.3 萬坪,其中釋出招租面積高達 4.5 萬坪,將推升空置率至 10%,商辦市場格局恐將從「房東市場」翻轉為「房客市場」。
中央擴大租金補貼計畫惠及近 75 萬戶家庭,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日前發出警訊,由於立法院凍結國土署預算約 41.47 億元且刪減 7.55 億元,若預算不盡快解凍,預計 11 月租金補貼經費將告罄,恐使大批租屋族每月補貼金斷炊,陷入經濟困境。
財政部持續打擊炒房不手軟!儘管央行未祭出第 8 波信用管制,財政部嚴查新青安「人頭戶」與「轉租」違規情形,已追回逾 2700 萬元利息補貼,並針對房東申報所得稅進行查核,查獲 6053 件漏稅案,補稅金額高達 3.26 億元。
新政策照顧力道不足?財政部統計顯示,全台 100 萬租屋族中僅 2.5% 申報租金抵稅,近半數房客因恐懼房東報復不敢申請,OURs 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今(11)日與跨黨派立委召開記者會,要求內政部針對已加入租金補貼系統的租賃雙方進行專案宣導,並呼籲財政部設置「房客抵稅申訴專線」,讓租屋族實際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