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翻新熱潮湧現,據聯徵中心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全台屋齡30年以上老屋貸款件數就有3.2萬件,佔所有住宅貸款件數比重達25%,創下歷年新高,等於每4筆住宅貸款案件,就有1件是老屋,與14年前11%相比翻倍成長,專家即指出高房價與政府力推危老都更帶動熱潮,並且貸款也較過去容易。
過去在台南,能夠在老屋宅裡開店、整修成民宿、打造營業空間可說蔚為風潮,甚至有空間活化、老屋欣力美名,為歷史感濃厚的府城注入新活力,也因此老屋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以「老屋」為主題的店家不在少數,近來更受高房價影響,老宅再次登上版面。
雖然南部地上權產品是這十年來開始出現的新選擇,但依近期國產署土地設定地上權開標結果來看,南部地上權土地受特定建商歡迎,特別在高房價環境下,地上權創造出價格差異,對大眾有足夠購買誘因,且過去房市紀錄,亦出現轉手獲利案例,直接破除地上權轉手不易、賣價差的刻板印象。
高房價問題,使各界努力提出房市改革方案,希望藉此減輕居住負擔,其中又以空屋稅、囤房稅討論度最高,不過端看現已實施空屋稅的國家,如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英國與日本開徵空屋稅後的一至五年,房價漲幅竟然都比開徵前高,僅加拿大稍有達到抑制效果,對此專家則認為,奢求靠一種稅就想治百病,結果肯定會事與願違。
地上權住宅會是台灣高房價的解方嗎?根據google搜尋趨勢中顯示,「地上權」一詞過去5年間,在2021年10月達到最高峰,其次則是今年2月,在各區域比例中,高雄最多、台北其次,台南排行第三,雖目前無法定論地上權住宅是解方還是毒藥,但已經顯示出民心所向。
立法院國民黨團掀開民進黨政府高喊居住正義的口號,說好的20萬戶社會住宅,僅有4萬戶。民眾面對高房價、高物價、低薪的問題,執政黨根本束手無策,只能用大內宣粉飾太平,居住根本不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