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一去不回頭,尤其預售新案在建商營建與持有成本墊高下,價格堅挺,高房價走向常態化,不過觀察實價揭露,雙北仍有相對親民的預售新案,三位數新案幾乎成為常態的台北市,仍有5字頭現身,新北市更有1字頭,與居高不下的雙北房價逆走兩樣情。
不少人因房價高漲而擔憂結婚生子是否能負擔,不過據全球房產數據網站Numbeo的房價所得比資料,發現全球房價負擔最重的前10個國家或地區,有7個國家生育數平均都在2以上,反觀台灣,買房負擔最重的台北市,生育率竟還高於新北市與台南市。
因應總價市場,建商推案坪數也越來越小,除了高房價外,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底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僅剩下2.53人,數量再創歷史新低,房仲指出,每戶人口數量越來越精簡,加上房價高檔,也讓小宅化的趨勢延續不變。
「高房價相對的代價就是小宅化」,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去年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首度跌破30坪,平均約29.7坪,顯示在高房價的趨勢之下,民眾只能以有限預算換取購屋空間,與10年前相比,平均購屋面積一口氣就少了5坪,此外,除了高房價外,中南部地區居住型態也從透天轉為大樓,坪數減少最為顯著,尤其南二都10年來已減少8坪之多。
2023年繼承、拍賣移轉同創史上新紀錄,法拍市場交易量創下史上新低、繼承移轉棟數創下史上新高,專家指出,會有這個現象,正是因高房價與少子化的後遺症。
「囤房稅過了,租金一定漲!要趕快去買房」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27)日表示,囤房稅2.0太急就章的通過了,而綠色通膨也會讓未來5年內房屋營造成本會增加15%以上,預估未來5-8年「房價還有20%漲幅!」呼籲政府應補貼加碼、鬆綁管制與加強獎勵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