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緊張氣氛,又把「防空洞」又把話題給炒熱,你家樓下的停車場真的是避難所嗎?過去被當成「蚊子館」的防空避難設施,現在因為地緣政治風險飆升,政府決定硬起來,內政部不只要推動新版指引,更將防空洞正式納入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除了提升城市防衛韌性,也間接預示了潛在戰爭可能性,政府要讓民眾不再只是空有名義的避難空間,而是真正可靠的「地下城」。
買房是人生大事,但辛辛苦苦存了頭期款,交屋後卻發現公共設施千瘡百孔,建商還想賴皮? 許多預售屋買家近期怒吼,直指惡質建商利用契約漏洞、甚至操控管委會,讓公設點交淪為一場「建商球員兼裁判」的鬧劇,消費者權益根本被當塑膠!
2025 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內每五人中即有一人是 65 歲以上的長者,面對這波銀髮浪潮的衝擊,備受關注的社會住宅、銀髮宅以及積極推動的醫養結合服務,相關準備是否到位?更令人憂慮的是,現有的銀髮友善住宅,是否真能滿足長者的居住需求?
美國總統川普今(2025)年4月再度拋出「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警戒。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衝擊特別明顯,其中以中小企業為主力產業結構的台中首當其衝。房市專家觀察發現,這波政策影響也延伸至中部不動產市場,特別是中小企業主集中、自用與置產活絡的西區,近來出現轉趨保守的觀望氛圍。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針對內政部推出的老宅延壽計畫與永和行政園區開發案進行質詢,直指政策規劃不周、審查機制拖沓,讓內政部長劉世芳與國土署長吳欣修備感壓力。
面對高房價與限貸政策的雙重壓力,高雄、台南購屋族似乎出現集體下修購屋預算現況?台灣房屋根據內政部實價資料統計,2025年第一季南部兩大都會區的中古屋成交主力,已從過去的500萬至1000萬元區間,明顯轉向總價500萬元以下的產品。高雄此價位帶的成交比例,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超過一成,成為現階段房市最能成交的主力。相對地,中高總價產品的交易則普遍下滑,顯示民眾面對高房價趨於保守,購屋決策「先求有、再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