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面臨房市買氣急凍,仍須硬著頭皮開工,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數據,第一季全台不含農舍的住宅量開工量,達3.3萬宅,此規模堪比2022、2023年的房市多頭時期,專家即指出,面臨房市趨冷,建商延後開工等話題沸沸揚揚,但面臨主管機關壓力,建商在房市冷淡期仍得頂著壓力開工。
建商開工量多寡可視為房市風向球,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24年全台住宅類開工宅數12.7萬宅,創下近5年以來最低,尤其六都中以新北市下滑62.9%最多。專家認為,歷經多年房市多頭,建商手頭仍有大批餘屋待去化,加上去年央行動作頻頻,因此開發商暫緩開工腳步暫避風頭。
據內政部資料,上半年全台開工量約5萬2712宅,回到疫情前2019年水準,建商興建速度放緩,為近6年來同期最低,其中,新北市上半年開工量3,575宅,創2009年統計以來同期史上新低。
根據高雄開工市調資料顯示,2023年開工量相較於2022年,減量約40%戶數,建商除了土建融條件外,更受限於缺工、通膨狀況,延緩了開工步調,本來一年推10個案子,而降低至一年只有5個案子,建案供給量無法拉抬,但高雄需求卻持續增加狀況,對代銷行業是否也有造成失衡影響?
2023年房市歷經一連串政策效應,最後由囤房稅2.0收尾,從對建商土建融貸款、銀行金融條件、平均地權及稅務等各種縮編動盪後,房市仍回歸到基本盤,就連土地交易量也冷靜許多,中小型建商縮手、大建商緩步調整,這些從高雄最新統計去年開工數量及總銷售額中都能察覺端倪。
根據最新公布的住宅開工量,去年前11月住宅開工數量為12萬戶,有機會連續4年超過13萬戶,為2009年統計以來的最大開工潮,專家指出,與房市需求暢旺、雙北以外區域崛起及住宅型態轉變有關,建商則指出,18個月限期開工也是影響的一大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