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房貸滿水位危機與央行第七波打炒房政策,引起房市大震盪,買氣明顯衰退,預售市場上半年屢見新案快速完銷,如今已成往事,市調統計,北北桃竹在7-10月推出的新案,4個月來僅8案完銷告捷,不過,11、12月仍有積極挺進的八大指標新案,其中位於新北中和的最大案,推案量體推估來到200多億元。
房價還能撐嗎?銀行房貸水位拉「緊」報加上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房市瞬間降溫,交易量大幅縮減,不過觀察實價登錄,對比歷次央行推出房市管制措施前後的房價變化,數據顯示,過去六波房市信用管制,房價上漲與下跌各出現3次,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房價整體仍然持續上揚。
央行自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以來,房市變動持續吸引市場高度關注,隨著政策措施如提高存準率和限制貸款成數的推行,銀行業者在這場政策變局中逐漸成為潛在的最大受益者;儘管政策初衷在於抑制房市投機、穩定市場,銀行借助新的規範,重塑其在貸款市場的主導地位,並透過更高的貸款利率和附加產品推廣創造更多利潤。
銀行房貸滿水位狀況未解,加上信用管制衝擊,房市整體買氣衝擊大,據各大房仲業者統計自家10月門市交易,普遍月減1成、年減更是2至3成,並已為連續第三個月出現「年月雙降」的狀況,業者認為,銀行鬧錢荒短時間難解決,預估第四季將呈現旺季不旺格局。
近期在銀行房貸緊縮、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報告顯示,潛在買盤追價意願已降低,本季買氣趨緩、交易量減少,成交量指數季減22.69%,不過可能成交價季增率7.13%,每坪來到56.81萬元,續創歷史新高。
立委王世堅今(30)日在立法院財委會中,強烈批評公營行庫低利貸款,縱容建商長期養地、不動工,助長房市投機。他指出,目前八大公股行庫對建商逾期未動工的土地貸款餘額達 2,116 億元,其中光土地銀行一家就達到 1,173 億元,占比超過一半,根本加劇了台灣房地產市場的不平衡,導致房價持續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