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搜尋 - 都會區

新聞搜尋 - 都會區

市場動態

35歲前購屋脫魯 專家:有計劃一點也不難

在高房價的年代,當多數人還在抱怨買不起房的時候,卻有一批新世代的年輕人,即便剛出社會薪水不多,仍秉持先求有再求好的精神,早早就擬定購屋計劃,在不仰賴父母金援的情況下,35歲以前就完成購屋大事,成為同儕之中最早「脫魯」的人生勝利組,讓人不禁好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今年6月才要過27歲生日的咪咪,最近決定跟男友共組家庭,因2人都是從外地到台北打拚的年輕人,也開始面臨婚後到底是繼續租屋,還是該下定決心買房的關鍵時刻。在經過連番討論之後,兩人決定一起實現買房的夢想,目前已開始積極儲蓄,並落實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目標在5年內擁有自己的家。 由於咪咪與男友從事的都是財經領域的相關工作,對於台北的高房價也都了然於胸,之所以決定要買房,主要就是看準目前房價已有明顯修正,房貸利率卻是史上最低,更重要的是,兩人都受夠了這幾年房東年年漲房租,卻又不能動不動就搬家,因而下定決心靠自己終結必須看人臉色度日的租屋人生。 咪咪評估,以目前兩人月薪合計8萬元,只要平日減少與朋友聚會應酬,上下班搭大眾運輸工具,每月約可存下4萬元,加上兩人都還年輕,只要肯打拚,未來薪資也都還會有上漲的空間,也許用不到5年時間就能籌足200萬元自備款,這樣還可以多存點錢用在裝潢與添購家具上。 最近,咪咪將購屋計劃說給有買房經驗的長輩聽,長輩建議他們,買成屋的自備款門檻較高,等到籌足自備款,或許房價又已漲了一波,不妨可以考慮買預售屋,好處是可以利用建商提供的彈性付款條件,輕鬆跨越自備款門檻,因此,兩人最近也利用假日積極「逛案場」,希望能搶在房價再次上漲前先卡位。 理財專家指出,年輕人購屋其實並不難,有人天天抱怨房價高,租屋多年到頭來還是買不起,有人卻能提早實現購屋,差別就在於務實的心態。而所謂的務實心態,就是要像咪咪與男友一樣,事先擬定購屋計劃,接下來只要有紀律地實踐,就能逐步圓夢。 不過,專家也提醒,年輕人雖然只要省吃儉用一段時間,就不難籌措到購屋自備款,但擬定儲蓄計劃還是必須依據自身的能力,同時先釐清哪些支出可以省,哪些是必要支出不能省,不必過度嚴苛,如此一來,既不會打亂日常用度,動輒數年的儲蓄計劃也才能真正獲得實踐。 而除了擬定儲蓄計劃外,年輕人購屋還要秉持「先求有再求好」的原則,也就是量力而為,尤其是在經濟基礎尚不穩固的階段,舉凡靠近黃金地段的房子,或是大坪數、強調休閒公設豐富的社區,都應一律先跳過不看,從低總價小屋開始買,等經濟能力提升後,再換成大屋,或往黃金地段更近一步。 專家指出,以月薪合計8 萬元為例,按「房貸佔收入三分之一」的原則,應能負擔每月2萬6千元的房貸支出。以核貸成數7成、貸款20年,年輕首購又能享有低於2%的優惠利率條件保守估算,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狀況下,約能買到總價約800萬元的房子,而這樣的總價區間,在新北市不難買到2房住家。 房地產業者則建議,近年各都會區的交通路網愈來愈密集、多元,年輕人若購屋預算有限,除了可以考慮以通勤時間換取空間,選擇往交通便捷的市郊區購屋,一些建商大力開發的低價重劃區,若區域發展具未來性,即便現階段生活機能尚未完備,也相當值得留意。 以大台北地區為例,新北市外圍仍能找到新案成交單價2字頭、中古屋1字頭,且大眾運輸系統可及的區域,即便是如林口、五股、土城等,快速發展中的二線行政區,新案成交單價也普遍落在3字頭。若能忍受較長的通勤距離,近年生活機能與交通條件大幅改善的桃園,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市場動態

錢放銀行不如再買一間房 換屋族這樣挑好屋

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替今年房市投下變數,但在各國量化寬鬆與央行大降息的支撐下,專家仍看好房地產的保值性能持續吸引高資產族群進場。專家指出,當房貸利率來到歷史新低,代表購屋成本進一步下降,有換屋與置產需求的民眾若能把握時機進場,應不難挑到好地段的優質標的。 房貸利率直直降,今年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讓央行決定出手降息救市,並祭出房貸加碼降1碼(0.25%)、消費加碼降2碼(0.5%)的空前優惠。然而,即便房貸利率已降至歷史新低,國內銀行業高階主管仍預估,下半年房貸利率還會再調降,民眾的購屋成本也還會再進一步降低。 專家指出,這波銀行降息以公營行庫的房貸利率調幅最大,政府除了要求公股行庫的放款利率隨央行降低1碼,房貸餘額1千萬元以下的自用住宅貸款還會多降息1碼,民間銀行隨後也陸續跟進,已在市場形成普遍的超低利率環境,未來房貸可望進入1.3~1.5%的超低利率時代。 事實上,根據聯徵中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各都會區房貸利率早已是歷年新低,其中又以台北市的平均購屋貸款利率最低,約1.68%,大台北以外也僅有1.72~1.73%,而在此波降息過後,已經有壽險公司針對都會區的優質客戶,推出新房貸1.32%起的超低利率優惠貸款,每千萬房貸利息甚至不到2萬元。 以首購族購買總價千萬元的房子,貸款7成、房貸利率1.4%計算,1年的房貸利息約9.8萬元,以2%的租金投報回推,若是租屋,每月的租金可能接近1.5萬元、年租金約19萬元,每年付的租金不僅超過房貸利息,還可以多還9萬元的本金,降息過後的租屋成本,就明顯比購屋成本高出許多。 至於相對高總價的換屋市場,除了民眾對降息帶來的房貸壓力減輕會更有感,房市穩定也有利於刺激換屋與置產族群出籠,畢竟不論是賣舊換新、以小換大、從外圍區域「升級」到市中心,或是多買一間收租,相較於過去房貸利率動輒7、8%的時期,現階段可說是跟銀行借錢買房成本最低的時候。 專家指出,都會區房價逐漸站回近十年高點,利率卻是一再創新低,對手中以握有資產的族群相對有利,若民眾選擇在此時將市中心的老舊公寓住宅,轉換到生活機能充足,價格卻相對平實的區域,並選擇電梯大樓,不但能以相對輕鬆的條件汰舊換新,手頭上能多出一筆資金運用,或投入其他理財規劃。 不過,專家也提醒,換屋族雖然多數都是雙薪家庭,或是經濟條件相對較佳的族群,但對一般人而言,買屋畢竟總價較高,若原本的房子貸款尚未付清,則換屋除了要先籌足一筆自備款,換屋後還會面臨必須同時繳納2筆房貸的問題,即便房貸利率低,也應將資金調度列為首要考量,才能從容換屋。 至於在換屋區域與產品的選擇上,由於每個人換屋的原因不盡相同,因此很難一概而論,但專家指出,只要分配好資金調度,並依自身需求設定好坪數、價格等條件來篩選,就不難找到符合的地點。 以首次換屋族群為例,通常是因為家庭成員需要的空間增加,例如有了小孩,或是要接父母同住照顧,此時就需要增加房間數,且必須優先考量學區的選擇與設籍等安排;若是子女已經長大的二次換屋族群,則空間需求就剛好相反,坪數不用太大、房間數也不用太多,建議挑選成熟便利的生活圈。 若換屋置產考慮增值性與保值性,則除了挑選未來具有捷運、重大建設等話題性的區域,具有好口碑的優質社區或品牌建商推案,也相當值得留意,如果不想住得太過擁擠,不少新興重劃區的房價相對舊市區便宜,且保留一定面積的公園綠地,就相當符合重視居住環境、換屋是為了自用的族群需求。 對於重劃區的挑選,則除了注意建設是否確實到位,或是盡量挑選舊市區外圍的重劃區,不僅可享受到重劃區舒適的居住品質,同時也可享有舊市區便捷的機能,至於許多家庭因預算,只能換屋至蛋白區或重劃區,雖然生活機能尚未完備,但也正因如此,才有機會以相同預算找到空間夠大的新房。

市場動態

房價所得比不到6倍 基隆親民房價笑傲北台灣

台商回流、熱錢湧入台灣,順勢推升政經核心的大台北房價,對於年輕人而言,價格越高不可攀,背負的房貸壓力越來越大,但距離台北市僅25分鐘車程的基隆市,有著親民房價,用不到台北市一半的價格就可以成家,其中又以愛買商圈、新豐街商圈最受歡迎。 根據內政部日前公布的去年第三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雙北衛星城市之一的基隆地區,房價所得比僅5.97倍,為北部地區最平易近人的都會區,不僅遠低於台北市的13.73倍,也比全國平均8.47倍更低,購屋負擔輕鬆。 房產專家指出,基隆市由於鄰近雙北地區,生活機能、就業環境脣齒相依,因此購屋需求相當穩定,然而,區內可建土地不多、新建案稀少,開價雖然從1字頭到4字頭不等,但觀察實價資料,近一年電梯大樓華廈平均成交單價約16.98萬元,親民房價讓不少大台北購屋民眾趨之若鶩。 像是位於信義區、中正區交界,愛買商場所在的深溪路商圈及新豐街商圈,生活機能自成一格,以新豐街、深溪路為主幹道,除了坐擁全基隆市唯一一間大賣場─愛買量販店,且全聯、頂好都各有2家據點,市占據率前三名的超商業者也早都進駐,若需要生鮮採買,也有新豐街傳統市場可滿足所需。 此外,新豐街上一天三餐的美食店家眾多,還有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餐飲,如果想要享受夜生活,北寧街也有八斗子觀光夜市,是一個小而美的夜市,吃喝玩樂都可以在夜市中找到樂趣,至於診所、郵局、幼兒園及電信業者、生活百貨也都在商圈可以找到。 在交通方面,基隆除了是國道1號高速公路的起點,深溪路商圈及新豐街雙商圈的交通動線也相當發達,鄰近台62快速道路孝東、八斗子雙交流道,可串聯至國道一號、國道三號,到內湖23分鐘、南港30分鐘、信義區34分鐘,大台北精華區盡在半小時生活圈內。若不想開車,區內也有平均每15分鐘一班的快捷公車,可至台北市政府、南京三民站、東區及圓山站, 基隆觀光資源充沛,深溪路商圈及新豐街雙商圈周邊最知名的即為八斗子海濱公園,附近還有潮境公園、望幽谷、大坪海岸,且沿著藍色公路還有海洋科學博物館、深澳鐵道自行車道,假日休憩去處選擇性不少,區內亦有多所學校,包含海洋大學、基隆海事學校、深美國小、深澳國小、信義國中,及擁有百年歷史的八斗子國小、八斗子國中。 在市長林右昌的帶領下,基隆市翻轉過去舊城風貌,建設看得見、摸得到,不管是小至地方型的下水道工程、道路改善計劃,亦是改善整體城市風貌的「市港再生標竿計劃」、「山海城串聯計劃」、「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劃」,盤點港口重大建設、資源,以有策略性的計劃促使市港再生,並向中央爭取至「基隆輕軌」,未來將斥資逾80億元,從基隆市為起點,跨越台北市及新北市,目前已經進入綜合規劃階段,「建設讓市民很有感!」 看準房價基期低,增值空間可期,隨著聯外交通日趨便捷,快捷公車上路後,購屋族目光轉向此處,進而推升區域中古屋房價,像是24年的「海中天」去年成交價格13~18萬元;屋齡11年的知名社區「普羅旺世」近一年平均價17.8萬元,5樓戶成交價甚至達22.5萬元,屋齡較新的「玉品園」近一年成交價21.91萬元,甫完工的「力品園」則落在19.67萬元。 近年區內新建案也頗熱鬧,不少建商在此插旗,像是上市公司興富發、國揚、麗寶及遠雄,紛紛在此推案,且陸續宣告完銷,近期亦有老牌營建廠、北部20年老牌建商進場,平均單價開價18萬元起,產品規劃多元,從低總價1~4房大樓、享有個人隱私的別墅通通都有,由於地理位置佳,吸引不少雙北自住投資客,透過交通時間換取荷包喘息的空間,且周邊產業、大學城匯聚,租屋人口也不在少數。 房產專家指出,以基隆市親民的1字頭房價、半小時北北基生活圈,「大台北市唯獨只有基隆市可用千萬元購入大三房了」,對於口袋不夠深的首購、換屋等輕移民而言,房價相較北市平易近人許多,也不需遠離原本的生活環境,用時間換取寬廣的空間。

市場動態

利率探底租金飆高!專家:該告別「租」隊友了

租屋或買房向來是個爭論不休,卻始終難有定論的話題,尤其是在高房價時代,不少人乾脆直接「跳過」購屋這個選項,一輩子當個租屋族。然而,租屋雖然看似負擔比較輕鬆,但長久下來,租屋真的比購屋划算?如果告訴你,租屋40年等於幫房東賺進1千萬,那麼,你還願意當房東的「租」隊友? 事實上,租屋或買房哪個有利,說到底只是每個人的選擇問題。不少選擇租屋的人,往往著眼於當下,將「薪水太低買不起」、「房子太貴不合理」等理由,當作逃避購屋的藉口,不過,一旦將時間拉長來看,租屋族若無妥善的理財規劃,很可能最後落得兩頭空,與購屋族的人生結局大不同。 近日就有房產業者根據實價登錄數據,針對租屋或買房問題進行財務試算。由於得出的結論實在太驚人,在各大網路論壇引起熱烈討論。 該調查指出,台北市2018年整層住家的租金約2.7萬元、新北市約1.9萬元,換言之,要在雙北市租房子,2萬元租金可說是基本門檻,1年至少花費24萬元在租屋上,在租金不變的情況下,從出社會工作到退休約莫40年的時間,光是付給房東的租金就高達960萬元,說是幫房東揹房貸,一點也不為過。 但若是在新北市購屋,以主力3房總價1250萬元、貸款8成1000萬元、利率1.625%為例,每年的房貸利息支出約16萬2500元,20年下來的利息總支出也僅要325萬元,遠低於付租金,且20年後房貸繳清,償還的本金仍是自己的,等於是幫自己存下了1000萬元,而這還不包括房價增值的好處。 更殘酷的事實是,租金不可能永遠凍結,正如同物價一般,只會愈來愈高。內政部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就指出,全台租金指數已連續54個月上漲,且自2011年3月以來就沒有出現過下跌的紀錄,在這長達將近10年的期間,租金指數只有1個月持平,證實了租金不斷上漲的趨勢。 專家分析,在高房價影響下,選擇租屋的人比10年前多出2倍,而選擇租屋的原因,有高達6成5表示是因為買不起,但也正是因為愈來愈多人為了躲避高房價,選擇以租代買,才會導致租金一年比一年高,若不趁早擬定購屋計劃,租屋族不但只能繼續看房東臉色過日子,最後恐怕連租也租不起。 反觀全各都會區的房價,雖然都較過去10年上漲不少,但在前幾年房市下修的過程中,價格已出現適度的修正,而房貸利率則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持續探底,五大行庫新增貸款利率則是不斷創下歷史新低,顯示現階段的購屋壓力與貸款成本,比房市高點時期降低不少。 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全國2019年第3季的房價所得比為8.47倍,較上季、去年同季均下降,且已連續4季下降,住宅價格指數僅房價基期較低的南二都呈現上升趨勢,其餘四都則持續平穩,而房價最高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則從前一季的14.4倍降至13.7倍,單季下降0.7倍,為六都最多。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房價在2016年以後普遍下修,房市盤整的修正幅度約10%,與2014年以前市場多頭時期相比,處於相對低點,且自從房市開始修正後,因主力買盤轉以自用為主,建商端在推案多以低單價、低總價為訴求,也是購買力相對提升、購屋壓力相對減輕的原因。 此外,理財專家也指出,以往房價高、利率高,租金便宜,基於每月能用在居住上的支出有限,選擇租屋自然有其道理,但隨著房價下修、利率探底,租金卻不斷創新高的情況下,主要都會區的租金報酬率都已回升到2%以上,部分中南部區域甚至可達3~4%,高出房貸利率整整1倍,此時自然買房較有利。 簡單來說就是:當租金報酬率高於房貸利率時,租屋族每月支付給房東的租金,被房東拿來繳利息都還有剩。因此,在租金不斷走揚、利率持續走低的大趨勢下,將租金轉換為房貸已逐漸變成可能,當租屋與買屋出現黃金交叉,就證明「租不如買」的時代已經來臨。

市場動態

新竹房價高漲 買盤外溢外圍1字頭房價區

近年新竹蛋黃區房價高漲,首購買盤也開始外溢至外圍的低價區,北側的湖口、新豐,東側的竹東、新埔,以及南側的頭份、竹南等地,因交通便利、房價較低等條件,承接了不少竹科首購買盤。其中,台積電竹南建廠,與中山高五楊高架延伸至頭份二大利多,大幅增添北苗房市動能,過去較不受矚目的大新竹外圍區域,正從過去的房市配角,漸漸躍升為主角。 根據信義房價指數顯示,新竹地區今年第一季平均房價每坪21.78萬元,年漲5.46%,若與全台房市波段低點的2016年相較,當時新竹房價不到每坪19萬元,四年來漲幅將近15%,相對於北台灣的雙北及桃園三都房價在急跌止穩之後的緩漲格局,新竹房價則是穩定上攻,未見回頭! 房地產業者分析,新竹房市絕大多數客源倚賴高所得的竹科從業人員,近年製造業景氣暢旺,科技業獲利佳,帶動竹科園區產值連續十年突破1兆元,台股指數也長年居萬點之上,新竹房市買氣向來與全台各都會區較為脫勾,新竹房價幾乎不受景氣波動,續攀新高。新竹市的關埔重劃區、馬偕商圈、八大學區;竹北市的縣治二期、三期、高鐵特區、台科大重劃區,地段、規劃優質的新推建案,房價站上3字頭,甚至不少具特色高端住宅,單價挑戰每坪40萬元。 新竹房蛋黃區市「雙引擎」新竹市、竹北市房價雙雙高漲,不過,原本竹科客通勤車程20分鐘車程,若增加10分鐘,便可擴及1字頭房價區,約僅蛋黃區六至七成的房價,包括向北擴及至目前新推案房價行情每坪18~20萬元的新豐、湖口、新埔,向東擴及至房價每坪19~21萬元的竹東、芎林、寶山,以及南延伸至房價每坪約15~21萬元的頭份、竹南,對於資金有限的年輕首購族來說,極具吸引力。 從人口變化來觀察,新竹市和竹北市二區,每年人口都穩定增加3,000~7,000人,新竹市人已近45萬人,竹北市人口亦逼近20萬元,不過外圍的鄉鎮如新豐、湖口、竹東人口亦緩步增加,屬於苗栗北側的頭份、竹南,每年人口亦增加數百人至千餘人,相對於整體苗栗縣多數鄉鎮人口老化、外移嚴重,頭份及竹南,更是吸引持續擴張的大新竹地區人流移入。 「台積電竹南建廠」與「五楊高架延伸至頭份」二大利多題材,將大幅提高頭份、竹南房市能見度。台積電在2012年以32億元買下竹南科學園區14.3公頃土地,去年底已通過環評,台積電將投資3,000億元興建先進封測廠,預計今年上半年啟動建廠工程,未來可望帶動2,500個就業機會,除台積電外,力晶苗栗12 吋晶圓廠,預計明年動工,宏楷科技、尹鑽科技、力盛紙業等廠商也落腳苗栗,未來可望形成新的產業聚落。 此外,國道一號五楊高架道路延伸至苗栗頭份案,可行性評估去年底報行政院,總經費750億元、全長40公里,未來完工後,將會疏解大新竹地區塞車問題,提升交通效能,預估台北到新竹只要45分鐘。 房地產業者表示,頭份、竹南房市主要包括三大熱門區域,過去因炒作風氣盛、如今回歸基本面的大埔重劃區,因台積電建廠帶動竹南園區發展前景可期,景氣正從谷底向上,大樓房價約每坪14~16萬元;以尚順育樂中心等商場為核心的大潤發商圈,在寶佳機構的造鎮分期推案下,大樓房價約在每坪15萬元左右;此外頭份運動公園、聯合市政中心一帶,住宅則提供較多元的產品線,高端換屋、平價首購產品都有,房價約在每坪18~22萬元。 從台灣城市長期發展的軌跡來看,都會區的擴張,會為外圍具有交通、建設及產業題材的區段帶來新的動能,引入人流與資金流。房地產業者表示,新竹地區房價所得比約八倍,購屋壓力相較於北台灣其他都會區仍屬低,不過新竹經過多年房價上漲,要在新竹市區或竹北購屋,標準三房加平面車位房價預算多半需千萬以上,相較下,擁有相對低基期、優質居住環境或高發展潛力的區段,正吸引蛋黃區的換屋族、竹科首購族轉進,這些過去不太受市場矚目的區域房市,也隨著城市發展與建設投入,漸漸在大新竹房市中,擁有自己的新角色

市場動態

建商購地狂潮席捲竹北 高鐵特區推案夯

去年土地標售熱絡的竹北高鐵特區,包括在土地標售市場大有嶄獲的寶佳機構旗下合陽、鴻築,以及惠宇、豐邑等建商,今年開始大舉推案,上半年新案供應量達1500戶,為近3年來最大推案量,形成在地建商大戰外來建商的局面。 竹北高鐵特區的推案轉熱,可以從建商布局土地市場的脈絡觀察起,自2015年至2018年間,竹北房市盤整,每年土地市場總交易量約在60~70億元左右,不過2018年快閃記憶體晶片大廠慧榮科技以18億元、每坪逼近百萬的高單價,標下高鐵站前1,846坪商業區土地,即受到市場的矚目,去年7月間的鐵道局高鐵土地標售,更是大舉出脫95億元土地,並帶動一波建商購地熱潮,去年竹北土地交易規模逾210億元,即超過往年水準二倍之多。 去年寶佳機構少東林家宏砸近47億元,標下之前被聯發科棄標的世興段5,867坪土地,是近年新竹最大規模的購地手筆;台中建商惠宇建設以25億元打敗寶佳、新業等多達六家建商,拿下近3,000坪商業區土地,豐邑機構也以7億多元取得住宅區土地,這些土地經過壽備規劃,陸續在今年上半年起推出公開銷售,形成竹北高鐵新一波推案潮。 據市調業者統計,包括寶佳旗下各子公司、惠宇、豐邑、坤山等建商在內,在竹北高鐵特區上半年合計至少有七案、總戶數約1,500戶新案釋出,加上過去推出的在銷建案尚有300多戶待售,過去幾年推案低迷的竹北高鐵特區,一躍成為今年大新竹地區推案最熱絡的區域。 在「小宅化」的趨勢,與自住剛性需求支撐下,竹北房市多以二房及小三房為主流產品型態,不過隨著過去供給量較大的換屋型產品逐漸去化,近年來大三房、小四房格局比例漸提高,甚至也有曾是票房毒藥的60~70坪大四房推出,反應換屋客層需求漸提升。這一波竹北高鐵特區的推案潮,主力產品大致可以分別二大類,一為訴求首購或首換客層的二至四房的標準住宅產品,另一類則以訴求建商品牌、規劃坪數較大的坪換屋型產品,如惠宇新案、「坤山安境」等,也吸引不少品牌粉絲。 房地產業者指出,高鐵發展出軌道經濟學,延著高鐵發展而產生的經濟價值,帶動地方發展,竹北高鐵已經成為北台灣與中台灣之間最重要的交通樞鈕,去年竹北六家站每月平均進出站人次已達51萬人次,比起2017年平均不到45萬人次,成長了14%,運量成長顯示通勤、商務量能的提升,與居住品質的日趨成熟,也帶來新的人流與消費,甚至有不少仰賴高鐵的台北、桃園通勤族,願意選擇定居環境優質的竹北,來自外地的建商、在地建商、科技業、零售連鎖業、企業財團大舉在竹北高鐵周邊插旗,均是看好竹北高鐵周邊房地產穩定增值的潛力。 竹北市也成為大新竹地區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區域,自2004年竹北市人口突破10萬人以來,每年以5,000~7,000人的速度增加,如今已逾19萬人,今年更可望突破20萬人大關,十多年來高遷入率及高出生率帶動人口數量倍增,人口成長速度在全台面臨人口紅利消失之際,仍名列前茅,人口結構更是以年輕、所得高、消費力強的均質族群為主。 竹北房市發展從過去發展較早的縣治一期重劃區,向東延伸至縣治二、三期及高鐵特定區,東竹北地區也是人口快速成長的主要區域。隨著近年華邦電總部大樓完工進駐,暐順經貿大樓及其6+PLAZA商場、安杰國際酒店等營運,帶動生活機能與商業氣息,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開幕,加上竹科生醫園區生技大樓廠房預租及進駐熱絡,使竹北高鐵周邊,已漸成為大新竹地區新興的商業發展中樞,也帶動房價上揚。 根據實價登錄統計,近五年竹北住宅平均房價,2019年為每坪22.1萬元,五年來約上漲10.5%,相對於北台灣其他都會區,更顯抗跌,而新推個案房價,具建商品牌、基地條件優質、規劃有特色的個案,不少多以站上每坪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