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積極推動大南方計畫,從南科一路往南,帶動科技廊道與房市建設,連帶產生巨量且長期的營建混凝土需求,混凝土大廠國產建材(2504)今(7日)日公布9月營收,持續維持超過13億元的營收高檔,並看好第四季將因營建工程追進度的「遞延效應」,帶旺整體出貨營運動能。
今年央行已連續三次升息,加上通膨國內景氣燈號已是綠燈下限,消費者信心指數創13年新低,消費信心疲軟,也衝擊民眾購屋意願,購屋態度轉趨審慎,市場以自住首購、換屋為主力,房市回歸供需基本面,國內各大房仲業者的9月門市交易量,在傳統旺季下僅較上月微增,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年減1至3成。
房價不斷上揚,買房壓力大,讓許多年輕人成為「躺平族」,在個人所得未明顯成長下,購屋年齡呈現不斷向後遞延,根據聯徵中心資料觀察,近十年主力購屋年齡在2013年Q1時是30-35歲的族群,但時至今日,今年Q1購屋年齡主力則是以「35~40歲」及「50歲以上」等2大族群為主。
下半年房市景氣指標的520檔期,建商紛紛遞延推案,住展雜誌統計,截至5月25日為止,北台灣預售屋、新成屋推案量僅約320億元,預計5月全月推案量可能只有360億元上下,不僅比SARS期間更慘淡,還可能創下近二十年來新低,過往案量大的新北、桃園、新竹全都縮手。
信義房屋(9940)今(11)日舉辦線上法說會,說明2021第三季經營狀況。在無錫「山水嘉庭」案開始交屋認列營收,使得信義房屋第三季合併營收達到53.69億元,第三季國內疫情趨緩下,遞延買氣湧現,使信義前三季營收達130.92億元,年增4成6,除了「剛性」、「置產」二大需求更加明顯,商用不動產大型交易規模提高亦推升營收表現。
疫後房市遞延買盤出籠,雙北房價重回歷史新高,就連桃園房價也站上3字頭,不少購屋族因而將目光轉往房價低基期,且距離台北車程僅半小時的基隆。專家看好,基隆房市在市港再生計劃,以及漸趨明朗的基隆捷運兩大建設帶動下,房價補漲效應正在發酵,包括中正、中山2大熱區都極具成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