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於昨(9日)部務會報通過修正草案,全面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嚴懲炒作最高處三年徒刑或併科5,000萬罰金;同時要求預售屋解約須30日內申報登錄、管制私法人購屋將採許可制並於五年內不得移轉、建立檢舉獎金機制等。房產趨勢専家李同榮評論內政部針對預售市場紅單亂象出重招,認為方向正確,倘若要看出成效,還需要三個關鍵點。
疫情警戒標準降至第二級,商業活動逐漸走出疫情陰影,根據商仲統計,7月土地市場交易月增296.4%,瑞普萊坊總經理劉美華認為疫情緩解將加速遞延買盤進場,工業地產交易將再創新高。
從目前已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上半年各類型的不動產市場動能都相當強勁,光是全台大型商用不動產就已累積高達699億元的成交金額,創下2007年有統計以來的歷史同期新高。如果不是5月中突發的疫情讓買氣嘎然而止,今年不動產市場有可能是這波房市景氣反彈以來,連續第三年創新高。
根據市調機構指出,5月房市受到全國升級三級警戒影響,北台灣多數建案單周來人組數跌至10組以下、逾半建案成交「加零」,許多接待中心乾脆關起大門,暫不接待顧客看屋。然而,新竹卻有不少建案轉為「線下銷售」,只賣熟客就能夠熱銷,一般購屋民眾沒門路還接觸不到,價格甚至還在繼續上揚。
2020年全國建物所有權買賣移轉單位面積,平均每棟約32.3坪,較前年的32.5坪,微幅減少0.7%。六都買賣移轉單位面積增減幅度分別為台北市年減5.4%最多,更慘的是,台北市不僅房子越買越縮水,平均面積更是六都中最小,僅24.4坪。
美中貿易戰開打,台灣成為最大受益者,自2019年開始,轉單回台生產製造的擴廠腳步也帶動企業增設辦公據點需求,即便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也沒有讓企業止步,反倒因台灣疫情控制得宜,進一步加速回台布局,促使商、廠辦市場交易熱度直線升溫,吸引建商看好後市爭相投入,紛紛大舉搶地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