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眉角多,買屋、裝修一般來來說,都是一生中最大一筆消費,但卻是頻率最低的消費行為,也因如此,糾紛案頻傳,買房若沒有在交屋時仔細檢驗,對於未來居住品質都會有影響,甚至花錢當冤大頭。住宅消保會今(26日)日即指出,近四年來掀起驗屋需求,但在網路搜尋驗屋,超過數十家的驗屋業者跳出,要慎防驗屋蟑螂。
持續多年的營建缺工、缺料,加上疫情、俄烏戰爭緊縮全球供應鏈,導致航運成本攀升到歷年最高點,不但預售屋工期動輒被延宕平均2~3季,甚至連辦公室裝修也被波及;據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台灣辦公室裝修成本在疫情3年間下來,平均攀升2成之多,名列大中華區市場的第四高,排名在香港、北京、深圳之後。
傳產業者接棒建商持續橫掃土地,根據實價登錄揭露,單元二去年底以每坪119萬元高價成交,創下單元二近年來新高,買方為神岡傳產業者德大機械。據知情人士指出,德大機械黃姓負責人多年前曾在單元二購置土地,原規劃為私人別墅,但因裝修糾紛至今豪墅四周仍被鐵皮圍籬包圍,此次他以3倍價格再次搶進單元2,應是為了雪恥、再建一座新的別墅。
中華郵政公司資產活化,也參與社會住宅,目前已選出北中南6處適合建社會住宅的郵局,利用節餘空間來規劃社會住宅,交由地方政府完成內部裝修後,再進行出租。中華郵政的房市經營策略,不僅自己經營出租套房,並配合政策,將「三峽台北大學郵局」改造為旗下首座社會住宅,預計年底前完工。
今年房市在上半年呈現虎年的虎虎生風,但也幾乎就是這波多頭的最後煙火,市場出現三高「買、租、裝修」皆創新高,接著受到美國暴力升息、通膨惡化、股市跌跌不休、利率升升不息等衝擊,房市由盛轉衰,下半年猛虎變病貓,專家指出,2023年房市已進入修正循環,高處不勝寒,兔年房市需慎防「獲利回兔」的壓力。
社團法人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簡稱:住宅消保會)今(22)日舉辦第四屆住保社會貢獻獎頒贈典禮,共表揚22位志工、義務律師及12家企業,維持居住人權基本權利,累計至今已11,463件住宅糾紛;同時住宅消保會首推「住保履約」開始受到重視,讓屋主免受裝修蟑螂詐騙,保障屋主也保障正派經營者工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