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花蓮大地震至今仍有不少餘震,地震議題不僅都更急迫,不少近期有購屋需求的消費者都會特別注意房屋的耐震性,建商推案也大力宣傳建案的耐震性能,或以取得耐震標章作為宣傳,不過專家提醒,買有耐震標章的房子,但不等於房子就能耐強震。
地震過後喚起大家對於房屋結構安全的重視,「耐震宅」成為許多人的疑問與關注點,事實上具公信力的耐震標章即是一種檢視方式,此外,在買房前至建管處查詢是否建物有被列管,除了安全疑慮,此物件恐怕銀行也不會放貸,據國土署今(8)日最新統計,此次花蓮強震,包括花蓮、雙北等五地,已確認為紅單的建築物就有42件、黃單的有70件。
國家住都中心在花蓮規劃3處社會住宅,總戶達到900戶,其中最大案,基地面積逾 7,000 坪、總經費 23 億元、425 戶的「美崙安居」,14 日舉行動土典禮,預計 2027 年可完工;住都中心表示「只租不賣」,租金部分將調查周邊租金行情後取中價位、打8折,經濟弱勢入住最低到5折,也符合綠建築、耐震標章,將與國家地震中心連線,打造科技化社宅。
整合近2年的時間,位在中和區水源街巷弄精華區內「欣聯和心」集合住宅案今(1)日舉行開工動土。欣聯建設董事長林榮三與地主戶共同出席,讓原本活動前正在大雨的開工典禮,奇妙的在活動中出現大太陽,象徵該建案順利平安。
台北市都更危老案激增735件,大街小巷可以看到陸續有危老改建基地陸續動工。根據北市建管處統計,時程+規模獎勵、結構評估、耐震設計與綠建築,是危老案件申請容積獎勵最普遍的項目,至於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的規範較多,加上前面的容積獎勵可以拿滿40%的狀況下,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成為最冷門的申請項目。
台北市量體最大的公宅、投資額高達168餘億元的廣慈博愛園區DE標今(11)日舉行上梁典禮,北市都發局表示,DE標將提供共計1044戶社宅,並設置智慧電表、耐震標章等,低樓層規劃托老、托幼等社福設施,預定最快2021年初就能完工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