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實價揭露,今年北市萬華區唯二的億級房地交易現身,由具有開發商背景的「陳同實業」整合成功,將萬華區內江街4棟老建物,包括透天和公寓分兩筆交易,以總金額約4.6億元,合併土地共123.73坪,換算土地單價約370萬元完成交易,此案已交由銀行信託,專家推估應是建商整合老舊建築,朝都更或危老的老屋重建程序邁進。
台中房價高漲,預算有限的購屋族退而求其次,選擇屋齡較高的中古屋!根據統計指出,台中年第2季平均交易屋齡為30.1年,超越台北的29.4年。專家則認為,一般屋齡30年以上建築本身已沒有什麼價值,但購屋族考量到預算有限、所需坪數等,仍會選擇購買老宅,除此之外,若選在生活機能完善成熟商圈一帶,日後還有危老重建價值,因此也造就台中老宅交易熱絡。
北市老宅改建正夯,建商改建需時間整合,在養地期間,最常見的是將閒置土地作為停車場使用,不過在台北市永吉路與基隆路口,今年5月這塊土地上竟搖身變成一間「台北聖興天后宮」,相當罕見,記者詢問下,原來該廟主委即為建商董座,但該地僅為暫時棲身地點,仍會找尋永久合適地點。
全台住宅數896.5萬,平均屋齡竟已達31年,不少居住在老屋的民眾都興起都更的念頭,但都更程序複雜,民眾最常詢問三大問題,包括:「一坪土地能蓋幾坪?」、「該如何開始整合?」、「海砂屋鑑定怎麼做?」,這也是新北住都中心自去年舉辦180多場都更說明會、接觸4萬多位民眾以來,最常聽見的提問。
新北市30年以上老屋高達76萬戶,並逐年攀升中,對於民眾的居住安全問題,新北住都中心17日宣布,為了加速推動都更,與台灣建築中心、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新北市建築師公會、新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共同組成「新北都更大聯盟」,提出都更預先諮詢概念,結合各專業團隊,提高都更的推動效率。
台北市有超過七成住宅屋齡超過30年,是六都中住宅平均屋齡最大的縣市,在2017年5月開始實施危老條例後,不限基地大小,只要100%土地及合法建物所有權人同意,就可獲得10%的容積獎勵,讓老宅成為北市房產交易熱點,30年以上透天交易量逐年攀升,到2020年成交總額達251.8億元,但也隨著容積獎勵開始逐年降低,2021年的成交總額大減三成,僅17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