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台北市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6萬棟,相較2022年的2.8萬棟年減6.6%,已為連三年衰退,台北市不動產仲介公會理事長蘇金城指出,今年雖諸多利空已過,但三年半以來的一連串打炒房「主旋律」仍沒改變,在新青安房貸效應持續發威及股市帶動下,市場交易會活絡,但對房仲業者的挑戰將會更高。
臺南市不動產代銷經紀公會辦理第八屆理監事團隊暨新任理事長改選,最後由夢想家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佘光宗接任理事長。
集結台灣270家上市櫃公司,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今(21)日公布企業對於新政府的施政期待,理事長黃偉祥指出,有7成企業盼能恢復兩岸交流、鞏固台海和平,最關心與擔憂的三大議題,莫過於經濟議題與地緣政治的影響,再者則是能源永續、碳費議題。
財政部近日發布「112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下修豪宅定義門檻,其中房價已趨近新北市的台中,從4000萬降至2000萬,在業界引起譁然;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王至亮今日在春酒盛宴上直言,「3000萬房價被視為豪宅相當不精確,盼政府能與業界有多一點溝通。」
全台逾30年的老屋數量逼近500萬戶,有許多是沒有管委會或是難以管理的社區,導致雜物堆積、壁癌、消防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無人關心。台北市公寓大廈管理協會於24日舉行成立大會,由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當選第一屆理事長,期許從北市先行,擴大到成立六都聯合會,透過民間力量解決社區問題。
臺北市容老舊,平均屋齡已高達36.87年,為六都中屋齡最大,社團法人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表示,蔣萬安市長上任以來,非常重視解決老大樓的問題,期許尚未成立管理委員會的大樓盡快成立,也希望協助社區管委會更專業、有效率的運作,因此,臺北市113年度公寓大廈管理組織輔導計畫從1月1日已經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