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桃園整體房市回溫走揚,受惠於桃園航空城利多與青埔的外溢發展,加上鄰近機場捷運及國二甲圳頭交流道,公共交通建設便利到位,以及近日國立清華大學公告,百億醫療BOT案正式動工,讓客運園區在航空、醫療、物流、通勤人口紅利等優勢上皆相得益彰。
達麗(6177)今(19)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謝志長表示,目前市場熱度不減,今年將再推四大案,總銷達233億元,北中南都有,強調房市還是看個案表現,能大幅加價的個案,靠的是「交通」和「地段」,軌道經濟和產業園區絕對是人流、物流,更是錢流的聚集之地。
瑞普萊坊舉行第一季商用不動產報告,整體而言,2024 年亞太地區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表現值得令人期待;萊坊亞太區市場研究部主管李敏雯表示,辦公大樓交易活動雖不如以往,但亞太地區仍是投資的首要類型,佔比約 30%;第二名的則是工業不動產,佔比約 29%,尤其是澳洲、日本和大中華地區;零售及飯店不動產亦將迎來表現相對熱絡的一年。
截至11月底,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已達 1,486 億元 ,雖然未達 2021 與 2022 年的水準,但是也已超過 2019 年的 893 億元與 2020 年的 1,268 億元;綜觀今年壽險業與建商態度保守,企業成為主力買盤,不僅自用自主性強,還可以將多餘空間外租,一舉兩得。
零售業近年發展飛速,尤其在電商普及、新冠疫情及供應鏈重組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台灣倉儲物流需求明顯增加,零售商、通路商、物流服務商及製造業者都積極尋找布局機會,像是全家、全聯、統一及富邦媒體等自用型買方,在北中南三處都有斬獲;屬於開發經營模式的國泰人壽與永聯物流共和國也積極在桃園市擴點。
桃園市政府今(2) 日舉行「桃園航空城與遠雄自貿港區聯合招商記者會」,宣布推出「19+N」航空城自由貿易專區,讓目標企業在航空城及周邊產業專區,進行擴大規模、數位升級,並同時在物流運籌事業以外,能在桃園航空城自由貿易區從事發展19種項事業,享有免關稅、貨物稅,增加全球貿易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