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最新數據指出,國銀房貸餘額在今年 7 月達到 10.6 兆元,創下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了兩位數,房市買氣強勁;央行在 8 月的理監事會議上強調,7 月國銀房貸餘額的顯著增長,部分原因是因應農曆民俗月的到來,許多購屋者選擇在 7 月提前交屋,再加上部分地區出現新屋交屋潮,推升了房貸需求。
針對各界關注「新青安」貸款是否有投機、炒房之虞,財政部今(16)日公布各銀行初步清查結果,涉有出租情事有1,332件,人頭戶有170件,總計1,502件涉違規,不過僅佔整體貸款戶約2.3%,市場專家則認為,此舉僅是透過殺雞儆猴,讓購屋人不至於浪費政府美意,對於房市實質影響有限。
財政部近日公布「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新青安貸款)首波查核結果,發現共有 1502 件違規案例,其中包括 170 件人頭戶及 1332 件違規出租案件。這次查核主要針對 2023 年 8 月 1 日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期間核准的貸款案件,並根據銀行公會的「防範投資客炒房及人頭戶申貸機制」進行篩查。
房市失控,新青安被視為炒房元凶,內政部在央行理監事會議前即率先表態,宣布未來央行若升息,將不建議進行新青安貸款的補貼。內政部長劉世芳則否認新青安房貸政策是房市過熱元凶,並稱新青安貸款已發揮幫助年輕人買房的階段性效益。
央行理監事會後宣布不升息,對於新青安上路後房市買氣熱絡,還是祭出新一波打炒房措施,將特定地區第2戶貸款成數上限降為6成,但並未擴大管制範圍,也沒有下修豪宅的總價認定標準,重貼現率則維持2%、為近15年半新高,但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0.25個百分點),有房仲指出,調升存準率的影響力比升息還大。
央行第六波打炒房新制上路,國銀已陸續收到央行最新版「教戰守則」。為釐清灰色模糊地帶和外界疑慮,央行提出3大配套,除了為「先買後賣」的換屋族訂定協處條款、新制不溯及既往之外,也為第2戶房貸訂定「例外條款」,如果子女名下的第1筆房貸是幫父母買房而當借款人,若子女要為自己的房子辦理新青安貸款,將不受央行「2房」限制,仍可適用新青安相關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