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科技所賜,現已有APP共享平台能讓居家修繕、裝修免出門,就能夠找到專業師傅來家裡施工,叫修APP正改變大眾找師傅的方式,不過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就提到,這樣的方式看似又快又便利,實則有隱藏性問題,「這些承攬項目及報價約定都很模糊,若出現糾紛,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毫無保障。」
就在西藏大地震發生不久,今(21)日凌晨嘉義也發生芮氏規模6.4強震,嘉義縣最大震度達6弱、台南與高雄也達5弱,導致國家警報狂響,更有房屋倒塌、受困等情形發生,老屋耐震力正面臨嚴苛考驗。
一位民眾因樓上鄰居家糞管滲漏水及施工不當,導致自家浴室天花板漏水潮濕,長期忍受霉味與異味。經法院調查鑑定,認定為樓上鄰居未及時修繕所致,最終法官裁定5樓屋主需容許4樓屋主進入修繕,並支付賠償63萬1111元。
在日本高達九成以上家庭使用的「整體衛浴」,台灣現正積極推廣中,由於台灣地震頻繁,易發生結構性或水管受損、漏水,「漏水」問題更高居購屋消費糾紛之首,創會籌備會主任委員黃世孟教授分析,傳統衛浴系統常因管路老化或安裝不當而導致漏水,不僅影響居住品質,更可能造成財產損失與住戶糾紛。
從「基泰大直」案到三重「莘聖沐光居」鄰損案,都在建商開挖地下室過程中發生鄰損事件,最終導致鄰房結構受損、傾斜甚至倒塌,讓居民一夕之間失去家園,除了危老基地面積小引發討論外,施工方式同樣引起關注。
台北市一名民眾提起民事求償訴訟指控樓上鄰居,長達7年不修理自己房屋浴室熱水器漏水且排水管也漏水,導致他的房屋天花板長期滲水,法官審酌建築師公會鑑定結果,判決樓上住戶須賠償他修復費用22萬35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