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發布「111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全台逾300個行政區中有半數調漲,且幅度介於1%~6%,其中調升最多的是新竹市、新竹縣竹北市,和高雄市楠梓區。
房市去年明顯出現「價量背離」,成交量走冷,房價卻反升,據聯徵中心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六都加上新竹地區的平均房價,首度全數站上千萬元;若比較過去四個年度同期房價來看,包括新北、桃園、台南房價普遍多出約180萬元,新竹市4年房價更多出283萬元、新竹縣則多出411萬元,房價增加幅度遠超過六都等主要都會區。
農曆年後,房仲官網搜尋物件的流量開始逐步回籠,而買房要準備多少自備款?觀察數據發現,搜尋七都物件的消費者,平均準備187萬至325萬自備款,其中台北市、新竹市所準備的自備款最高,不過在月還款金額的部分,多數期望能夠壓在3萬元以下,南二都則希望在2萬元以內。
新竹市社會住宅首案「中雅安居」今(13)日舉行敲磚祈福儀式,總戶數640戶預計115年完工。出席的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表示,中雅安居是中央在新竹市興建的第1處社會住宅,未來至少還會興建3處,總計將為新竹市打造2,500戶社宅、12處公益設施,土地、經費和人力都全由中央投入。
近年不少地上權招售(租)案釋出,受到不少企業青睞,然而地上權產品,尤其是「地上權住宅」過去由於無產權,以及估價較無市場基準、貸款成數低等原因,一度曾被視作票房毒藥,但近年市區精華地房價持續高漲,就目前房市「高房價」、「人口結構單趨單純化」來看,房價只要所有權案的六至七折,對銀髮族、年輕人來說,可以保留更多現金在身邊運用,就是地上權住宅的最大誘因。
再過10天就是選舉日,當民眾聚焦在各縣市長選舉及對於居住正義的防衛戰時,縣市議員選戰更是激烈,巢運邀請「六都及新竹市」各政黨議員候選人表達對於居住正義的態度,今(16)日舉行成果發表會,推出最多人選的國民兩黨,在調查結果公佈後,是所有政黨中最漠視「居住正義」的兩大黨派,反觀小黨對於居住正義的表態支持,形成最大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