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今(25)日公布最新營業氣候測驗點,造業和服務業皆下滑,營建業則因看好大型商辦、工業廠辦投資,連續第2個月上揚,並創近 10 個月高點。台經院指出,儘管台灣上半年外貿表現疲弱,但內需仍有所支撐,預期下半年景氣將逐漸回溫,經濟成長率保2不是問題。
中美貿易戰開打至今,海外企業主與台商為了避險,早已回台獵地,準備投入更多資金設廠,將事業版圖移轉回台,依據政府預估這波熱錢已超過4000億,預估下半年衝破6000億,這波貿易戰造成台灣廠辦、商辦、住宅需求增,不少台幹順勢回台接管台灣總部事業,第一代企業主則將事業交棒二代,回台安享晚年,近期台灣房地產市場中,特別是針對適合同鄰不同戶的大社區產品,需求暢旺。
台中市政府今(23)日開標太平新光地區區段徵收配餘地,其中原先在前市長林佳龍任內原規劃15處、超過5000戶社宅、萬逾坪北屯太原段社宅用地,吸引3封標單,最終由總太地產(3056)以總價38.01億、溢價率逾1成取得,與總太2016年取得一旁新案「總太2020」土地價格相比,漲幅近8成。
國家住都市中心積極推動公辦都更,其中台銀圓山西側、信義兒福B1-1、B1-2等三案,這三處基地已是台北市難見的稀有素地,總計將引進至少50億民間投資額,已在7月中旬完成公開閱覽程序,並預計舉辦地區說明會,7月31日正式公告招商,今年年底前可望完成招商簽約,其招商成果備受期待。
都更步調緩慢,原因究竟出在哪?根據網路民調顯示,超過3成5民眾認為,應優先提供低利率、解決資金問題,其次是提高容積奬勵,第3才是協助解決釘子戶,而首善之都台北,反而不缺資金,超過4成5北市民眾認為,應「提高容積獎勵」,占比為全國最高,也反映出房價越高地區,利益分配更為艱難。
隨著台商回流日增,愈來愈多的企業積極尋覓工業地或廠房,尤其以新北市詢問度最高,其次為桃園市。宏大國際資產統計工業需求主要3大類型,分別為物流倉儲、生產組裝、科技廠辦,業者提醒,尋找標的切莫以價格為主要考量,須通盤評估地目、供電、汙水排放等。